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

水体营养、取食者和升温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4页
1 引言第14-24页
   ·浅水湖泊稳态转换假说第14-18页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无脊椎动物-附着藻类-沉水植物复合体的研究第18-22页
     ·无脊椎动物-附着藻类-沉水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8-20页
     ·影响无脊椎动物-附着藻类-沉水植物生物链的主要生态因子第20-22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和创新点第22-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3-24页
2 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第24-41页
   ·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附着藻类的直接影响第24-35页
     ·实验目的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7页
     ·实验结果第27-33页
     ·讨论与结论第33-35页
   ·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的响应速度第35-41页
     ·实验目的第35-36页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合第36-37页
     ·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第37-39页
     ·讨论与结论第39-41页
3 不同的初始螺类密度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第41-54页
   ·实验目的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4页
   ·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第44-51页
     ·水体营养和水体chla第44-47页
     ·附着藻类chla第47-48页
     ·沉水植物生物量和光合荧光参数指标第48-51页
     ·螺类生物量第51页
   ·讨论与结论第51-54页
     ·螺类处理对水体营养、水体chla和附着藻类chla的影响第52页
     ·螺类处理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第52-53页
     ·螺类种群对本实验系统的反馈第53-54页
4 温度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第54-91页
   ·温度对富营养水体附着藻类-沉水植物系统的影响第54-66页
     ·实验目的第54-55页
     ·实验方法第55-57页
     ·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第57-64页
     ·讨论与结论第64-66页
   ·温度对寡营养水体中附着藻类-沉水植物系统的影响第66-75页
     ·实验目的第66-67页
     ·实验方法第67-70页
     ·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第70-73页
     ·讨论与结论第73-75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沉水植物的适应性研究第75-91页
     ·实验目的第75页
     ·实验方法第75-76页
     ·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第76-90页
     ·讨论与结论第90-91页
5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第91-94页
   ·主要结论第91-92页
     ·水体富营养化第91页
     ·取食者第91页
     ·温度第91-92页
   ·研究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10页
附录第110-11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葡萄冷胁迫中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