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

土族家伍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6页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2-13页
 四、 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5页
 五、 研究重点、难点以及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土族家伍制度的生成及运行第16-42页
 第一节 土族家伍组织及其制度的形成第16-19页
  一、 历史条件第16-18页
  二、 社会基础第18-19页
 第二节 土族家伍组织及其结构第19-26页
  一、 “阿寅勒”与行政村第19-22页
  二、 家伍及其组织结构第22-26页
 第三节 土族家伍组织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第26-42页
  一、 日常权力及其运行第27-33页
  二、 特殊权力及其运行第33-40页
  三、 权力运行的特点第40-42页
第二章 土族家伍制度第42-72页
 第一节 土族家伍之符号象征第42-48页
  一、 符号象征第43-47页
  二、 符号象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第47-48页
 第二节 土族家伍之规约第48-58页
  一、 “护青苗”制度第48-53页
  二、 文化禁忌:一种非正式约束第53-58页
 第三节 土族家伍之仪式秩序第58-72页
  一、 婚嫁仪式及仪式展演中的家伍制度、权力与秩序第59-62页
  二、 丧葬仪式及仪式展演中的家伍制度、权力与秩序第62-67页
  三、 祭祀仪式及仪式展演中的家伍制度、权力与秩序第67-72页
第三章 土族家伍制度变迁第72-90页
 第一节 土族家伍制度变迁第72-83页
  一、家伍制度变迁的原因第74-75页
  二、家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第75-76页
  三、家伍制度变迁的具体内容第76-83页
 第二节 土族家伍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有效互动第83-90页
  一、 “户代表会议”的产生第83-85页
  二、 纳入村民自治体制内的“户代表会议”——以民和县官亭镇关中村为例第85-86页
  三、 “户代表会议”的制度优势第86-90页
结语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附录第94-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宁市事业单位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研究
下一篇:河湟汉人社会文化研究--以青海乐都七里店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