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1. 牙鲆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分类、分布与形态特征 | 第10页 |
·生态习性 | 第10页 |
·繁殖习性 | 第10-11页 |
2. 鱼类雌核发育 | 第11-13页 |
·天然雌核发育 | 第11页 |
·人工雌核发育 | 第11-12页 |
·人工雌核发育在水产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3. 双单倍体和克隆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 第13-16页 |
·双单倍体和克隆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双单倍体和克隆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双单倍体和克隆的应用 | 第15-16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5.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克隆牙鲆的形态特征 | 第18-2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统计分析 | 第19页 |
·判别分析 | 第19-20页 |
2. 结果 | 第20-22页 |
·克隆和普通牙鲆形态特征的表型参数 | 第20-22页 |
·形态判别函数 | 第22页 |
3. 讨论 | 第22-24页 |
·鱼类克隆的形态学描述 | 第22-23页 |
·判别分析应用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克隆牙鲆的遗传特性 | 第24-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26页 |
·微卫星标记 | 第26-29页 |
·PCR 反应及电泳 | 第29页 |
·遗传分析 | 第29页 |
2. 结果 | 第29-31页 |
·克隆系的纯合性鉴定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微卫星的应用 | 第31页 |
·其他鉴定方法 | 第31-32页 |
·克隆牙鲆的遗传特征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温度对杂合克隆牙鲆性别分化、性比和生长的影响 | 第33-4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试验鱼的培育 | 第34页 |
·取样与组织切片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38页 |
·杂合克隆牙鲆性腺分化过程(以 19℃为例) | 第34-36页 |
·温度对杂合克隆牙鲆性别分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温度下杂合克隆牙鲆的性别比例 | 第37页 |
·不同温度下杂合克隆牙鲆的生长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