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4页 |
·黄土高原区域背景 | 第12-13页 |
·水土流失 | 第13-14页 |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现状及其发展 | 第14-21页 |
·限制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因素 | 第15-17页 |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 第17-21页 |
·国外旱地生态农业发展经验 | 第18-19页 |
·传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农业 | 第19-20页 |
·新型以集水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农业 | 第20-21页 |
·农牧结合,发展草地畜牧业 | 第21-29页 |
·国外幵展农牧相结合,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经验 | 第22-23页 |
·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发展农牧结合草地畜牧业的条件 | 第23-25页 |
·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牧结合型草地畜牧业的战略地位 | 第25-27页 |
·黄土高原地区草地建设和农牧结合型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人工草地建植中选择豆科牧草 | 第29-32页 |
·种植豆科作物的优势作用 | 第29-31页 |
·种植豆科作物产生的问题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设计 | 第32-34页 |
·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40页 |
·试验地区自然概况 | 第34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34-37页 |
·供试材料 | 第34-36页 |
·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田间样品采集与室内测定 | 第37-39页 |
·地上生物量 | 第37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37页 |
·土壤水分测定及蒸散量、水分利用效率计算 | 第37-38页 |
·土壤有机碳、全氮测定 | 第38-3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74页 |
·三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土壤水分消耗利用 | 第40-53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9页 |
·试验期间降雨和气温分布 | 第40-41页 |
·三种豆科牧草产量、产量稳定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 第41-44页 |
·三种豆科牧草水分消耗利用 | 第44-45页 |
·豆科牧草地土壤贮水量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第45-49页 |
·讨论 | 第49-53页 |
·豆科牧草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53-63页 |
·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剖面分布 | 第53页 |
·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 | 第53-57页 |
·表层和整个剖面土壤有机碳变化动态 | 第57-58页 |
·豆科牧草地土壤有机碳净同化量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3页 |
·全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层 | 第59-60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动态变化 | 第60-61页 |
·豆科牧草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 第61-63页 |
·豆科牧草对土壤全氮的影响及其固氮量 | 第63-74页 |
·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三种豆科牧草剖面土壤全氮含量 | 第63-64页 |
·不同土层土壤全氮储量动态变化 | 第64-66页 |
·豆科牧草对表层和全剖面土壤氮储量的影响 | 第66-68页 |
·豆科牧草土壤氮素的消耗以及生物固氮量估算 | 第68-69页 |
·三种豆科牧草对土壤C/N的影响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4页 |
·三种豆科牧草土壤全氮含量动态变化 | 第71-72页 |
·三种豆科牧草对土壤氮库的贡献及其生物固氮量 | 第72-73页 |
·三种豆科牧草对土壤C/N比值的影响 | 第73-74页 |
第四章 主要结论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第76-89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