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大脑皮质的发育过程 | 第11-14页 |
·神经元迁移的两种方式 | 第14-15页 |
·摇晃蛋白在神经元迁移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摇晃蛋白在神经元和放射状胶质细胞形态发生中的作用 | 第16页 |
·摇晃蛋白对神经元迁移过程中细胞极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研究神经元迁移机制的意义 | 第17-18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质粒载体 | 第20页 |
·主要试剂、材料 | 第20-22页 |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5页 |
·Cdc42-shRNA质粒的构建 | 第23-27页 |
·Dock9-shRNA干扰质粒的构建 | 第27-28页 |
·质粒的大提 | 第28-29页 |
·质粒的浓缩 | 第29页 |
·玻璃微电极针的拉制 | 第29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 | 第29-31页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31-32页 |
·荧光显微观察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拍照 | 第32-33页 |
·细胞形态的分析 | 第33页 |
·高尔基染色 | 第33-34页 |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5-59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35-42页 |
·完整胚胎脑组织中GFP的表达 | 第35-37页 |
·利用子宫内电击转染技术成功标记单个神经元 | 第37-39页 |
·利用子宫内电击转染技术成功标记放射状胶质细胞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摇晃蛋白促进迁移神经元和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分枝 | 第42-52页 |
·摇晃蛋白局限性分布于发育中大脑皮质的边缘带 | 第42-44页 |
·摇晃蛋白引起神经元产生分枝促进树突发育 | 第44-46页 |
·摇晃蛋白促进放射状胶质细胞产生分枝 | 第46-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摇晃蛋白信号分子Cdc42和Dock9对神经元迁移的影响 | 第52-59页 |
·Cdc42-shRNA和Dock9-shRNA干扰质粒的构建 | 第52页 |
·降低神经元内的Cdc42的表达可以影响神经元的正常放射状迁移 | 第52-55页 |
·降低神经元内Dock9的表达对迁移神经元细胞形态和极性的影响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实验讨论 | 第59-75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方法概述 | 第59-60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的优点及不足 | 第60-64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结合 | 第64-67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与Cre-LoxP系统条件敲基因系统 | 第64-65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与器官型脑片培养、活体动态观察 | 第65-67页 |
·子宫内电击转染在研究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运用 | 第67-68页 |
·摇晃蛋白局限性分布于发育皮层的边缘带中 | 第68页 |
·摇晃蛋白对神经元的树突发育的影响 | 第68-69页 |
·摇晃蛋白促进放射状胶质细胞突起产生分枝 | 第69-70页 |
·摇晃蛋白促进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分枝在神经元迁移中的的作用 | 第70-71页 |
·摇晃蛋白作为“促进分枝”信号的潜在的信号分子 | 第71-73页 |
·摇晃蛋白信号分子Cdc42及其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Dock9在神经元迁移中的作用 | 第73-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8页 |
综述部分 摇晃蛋白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中的作用 | 第88-121页 |
1 胚胎发育时期大脑皮质的形成 | 第89-90页 |
2 摇晃小鼠与摇晃蛋白信号通路 | 第90-100页 |
·摇晃小鼠 | 第90-94页 |
·摇晃小鼠大脑皮质的发育 | 第90-91页 |
·摇晃小鼠海马的发育 | 第91-93页 |
·摇晃小鼠小脑的发育 | 第93-94页 |
·摇晃蛋白 | 第94-97页 |
·摇晃蛋白在不同发育脑区中的表达 | 第96-97页 |
·摇晃蛋白在成体中的表达 | 第97页 |
·摇晃蛋白跨膜受体 | 第97-99页 |
·Disable1 (Dab1) | 第99页 |
·Reelin-Dab1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 | 第99-100页 |
3 摇晃蛋白在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迁移的作用机制 | 第100-106页 |
·摇晃蛋白在皮层发育早期作为一个permissive信号 | 第100-102页 |
·摇晃蛋白在皮层发育晚期的不同作用方式 | 第102-106页 |
·在迁移神经元的顶突起接触到MZ前摇晃蛋白对其起到吸引作用 | 第102-104页 |
·摇晃蛋白促使迁移神经元在MZ处停止迁移 | 第104页 |
·摇晃蛋白促进迁移神经元与放射状胶质细胞纤维支架分离 | 第104页 |
·摇晃蛋白稳定迁移神经元的细胞骨架 | 第104-106页 |
4 摇晃蛋白与突触可塑性 | 第106-107页 |
5 摇晃蛋白信号通路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97 | 第107-110页 |
·摇晃蛋白与癫痫 | 第108页 |
·摇晃蛋白与精神分裂症 | 第108-109页 |
·摇晃蛋白与阿尔兹海默症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1页 |
图表目录 | 第121-12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