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乡村医生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乡村医生教育情况及政策回顾 | 第13-14页 |
·乡村医生执业化情况及政策回顾 | 第14-15页 |
·乡村医生工作职责 | 第15页 |
·研究依据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资料来源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文献回顾法 | 第1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 第19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生源特点 | 第19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需求 | 第19页 |
·执业资格考试情况 | 第19页 |
·统计分析 | 第19页 |
·质量控制 | 第19-21页 |
·问卷设计阶段 | 第19-20页 |
·问卷调查阶段 | 第20页 |
·数据录入统计阶段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1-32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 第21-23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变化情况(2003~2010 年) | 第21-22页 |
·吉林省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及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变化情况(2003~2010 年) | 第22-23页 |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调查对象教育及培训背景 | 第24-25页 |
·调查对象在吉林医药学院接受学历教育前接受系统医学教育情况 | 第24页 |
·调查对象在吉林医药学院接受学历教育前在岗培训情况 | 第24-25页 |
·调查对象学历教育需求 | 第25-30页 |
·参加学历教育的目的 | 第25-26页 |
·学历教育脱产学习每年的最佳学时数 | 第26页 |
·学历教育的最佳地点 | 第26页 |
·学历教育最好的培训方式 | 第26-27页 |
·不能参加脱产学习的最主要原因 | 第27页 |
·学历教育教材选用的满意度 | 第27页 |
·学历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 第27-29页 |
·调查对象经过学历教育后卫生服务能力的变化情况 | 第29-30页 |
·调查对象执业资格情况 | 第30-31页 |
·具备执业资格情况 | 第30页 |
·没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原因 | 第30页 |
·没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原因 | 第30-31页 |
·开放性问题 | 第31-32页 |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 第31页 |
·对考核方式的建议 | 第31页 |
·对临床实习的建议 | 第31-32页 |
第4章 讨论与建议 | 第32-38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队伍情况 | 第32-34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数量基本满足村级卫生组织需求 | 第32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队伍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队伍学历结构仍需优化 | 第33-34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生源特点 | 第34页 |
·男性比例大,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 第34页 |
·行医年限长,从事专业比较集中 | 第34页 |
·教育经历多,医学基础相对薄弱 | 第34页 |
·吉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需求 | 第34-38页 |
·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的目的明确,态度端正 | 第34页 |
·教学时数可适当增加 | 第34页 |
·学历教育的最佳地点是高等医学院校 | 第34-35页 |
·学历教育的最好培训方式是半脱产定期集中授课 | 第35页 |
·乡村医生不能参加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离不开 | 第35页 |
·自编乡村医生学历教育教材 | 第35页 |
·现行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探索开展 PBL 教学法 | 第36页 |
·探索实行学分制管理 | 第36页 |
·实行开卷考核 | 第36-37页 |
·政府协调建立实习基地 | 第37页 |
·开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工作 | 第37-3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件1: 吉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 第42-46页 |
附件2: 吉林省村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课程设置 | 第46-47页 |
附件3: 吉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养方案(修订版) | 第47-5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