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8页 |
·引言 | 第12页 |
·量子点的简介 | 第12-15页 |
·量子点的概念 | 第12-13页 |
·量子点的应用 | 第13-15页 |
·油溶性II-VI族量子点的有机法制备研究 | 第15-26页 |
·II-VI族量子点的有机法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II-VI族量子点的有机法合成机理研究 | 第20-25页 |
·II-VI族量子点的有机法合成总结与展望 | 第25-26页 |
·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的研究 | 第26-28页 |
·二元近红外发光量子点 | 第27页 |
·Type-II型核/壳结构近红外发光量子点 | 第27页 |
·三元合金近红外发光量子点 | 第27-28页 |
·本论文的选题及设计思路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8页 |
第二章 CdSe及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8-64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化学试剂 | 第39页 |
·实验过程 | 第39-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60页 |
·CdSe量子点的制备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CdTe量子点的制备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三章 近红外发光CdSe_(1-x)Te_x合金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4-84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化学试剂 | 第65页 |
·实验过程 | 第65-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80页 |
·CdSe_(1-x)Te_x量子点的制备结果 | 第67-69页 |
·CdSe_(1-x)Te_x量子点的形貌与晶体结构 | 第69-70页 |
·CdSe_(1-x)Te_x量子点的合金机理研究 | 第70-76页 |
·CdSe_(1-x)Te_x量子点的荧光寿命 | 第76-77页 |
·CdSe_(1-x)Te_x量子点的稳定性分析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四章 “一锅法”合成CdSe_(1-x)Te_x/CdS/ZnS核/壳/壳量子点的研究 | 第84-100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实验部分 | 第85-86页 |
·化学试剂 | 第85页 |
·实验过程 | 第85-8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6-97页 |
·“一锅法”合成CdSe_(1-x)Te_x /CdS/ZnS核/壳/壳量子点的机理 | 第87-89页 |
·形貌与晶体结构表征 | 第89-91页 |
·包壳前后光学性能的比较 | 第91-93页 |
·包壳前后胶体稳定性的比较 | 第93-94页 |
·包壳前后抗光漂白性能的比较 | 第94-96页 |
·包壳前后热稳定性的比较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及其在高通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100-113页 |
·引言 | 第100页 |
·实验部分 | 第100-103页 |
·化学试剂 | 第100页 |
·实验过程 | 第100-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1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表征结果 | 第103-104页 |
·传统溶胀法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的讨论 | 第104-106页 |
·改进溶胀法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的结果 | 第106-109页 |
·蛋白偶联实验结果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6-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