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词学对秦观的论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1章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对秦观作为创作主体的论评 | 第11-20页 |
1.1 艺术才能论 | 第11-14页 |
1.1.1 卓越的词才 | 第11-13页 |
1.1.2 深沉的词心 | 第13-14页 |
1.2 词作渊源论 | 第14-20页 |
1.2.1 远祖温、韦 | 第14-16页 |
1.2.2 近承欧、柳 | 第16-20页 |
第2章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对秦观词作的论评 | 第20-32页 |
2.1 技巧手法论 | 第20-26页 |
2.1.1 辞、情、韵的精心融合 | 第20-22页 |
2.1.2 字句的用心锤炼 | 第22-23页 |
2.1.3 意境的苦心营造 | 第23-26页 |
2.2 艺术风格论 | 第26-32页 |
2.2.1 婉约 | 第26-29页 |
2.2.2 沉郁 | 第29-32页 |
第3章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对秦观词史地位的论评 | 第32-39页 |
3.1 周、秦比较论 | 第32-33页 |
3.2 晏、秦比较论 | 第33-34页 |
3.3 黄、秦比较论 | 第34-36页 |
3.4 总体词史地位论 | 第36-39页 |
第4章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对秦观论评的特点及突破 | 第39-44页 |
4.1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对秦观论评的特点 | 第39-42页 |
4.2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对秦观论评的突破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