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0 导论 | 第17-28页 |
·问题的提出: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5页 |
·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 基于法律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一般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28-67页 |
·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8-37页 |
·从股东到股东资格 | 第28-31页 |
·从股东资格到股权 | 第31-34页 |
·基于法律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 | 第34-37页 |
·基于法律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之私法理念差异 | 第37-47页 |
·民法意思主义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37-41页 |
·商法外观主义理论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41-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利益衡量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47-58页 |
·围绕股东资格展开的利益冲突类型 | 第48-51页 |
·立法论上的利益衡量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51-54页 |
·司法裁判上的利益衡量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54-58页 |
·股东资格变动的实证研究——以股东资格确认案件为讨论对象 | 第58-67页 |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的说明 | 第58-59页 |
·样本的描述统计 | 第59-63页 |
·股东资格确认案件的审理要点分析 | 第63-67页 |
2. 基于法律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之前提——行为人的能力限制 | 第67-85页 |
·自然人股东资格的限制问题 | 第67-77页 |
·限制原因——民事能力和特定身份 | 第67-68页 |
·行为能力欠缺者可否取得股东资格 | 第68-74页 |
·特定行业自然人之股东资格限制问题 | 第74-77页 |
·法人股东资格之限制问题 | 第77-85页 |
·法人能力与股东资格限制 | 第77-78页 |
·企业法人之股东资格限制问题 | 第78-81页 |
·非企业法人之股东资格限制问题 | 第81-85页 |
3. 基于法律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模式探析: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 | 第85-94页 |
·债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 | 第86-91页 |
·意思主义变动模式 | 第91-92页 |
·区分法律行为类型和变动方式而分别确定变动模式 | 第92-94页 |
4. 基于公司设立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 | 第94-121页 |
·公司设立行为的内外分解 | 第94页 |
·公司设立行为中影响股东资格变动的因素 | 第94-105页 |
·公司章程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95-99页 |
·出资行为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99-101页 |
·股东名册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01-103页 |
·股权凭证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03-104页 |
·商事登记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04-105页 |
·公司设立行为下的股东资格变动模式 | 第105-121页 |
·比较法上不同立法例的考察 | 第105-109页 |
·我国相关争议评述 | 第109-112页 |
·本文观点:以“制定章程与认缴出资”为核心的意思主义变动模式 | 第112-118页 |
·《公司法解释三》第22条第1项、第23条之评析 | 第118-121页 |
5. 基于股权转让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 | 第121-154页 |
·概述 | 第121-122页 |
·股权转让法定限制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22-140页 |
·基本规则与法理依据 | 第122-127页 |
·同意权制度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27-131页 |
·优先购买权制度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31-140页 |
·股权转让章定限制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40-144页 |
·违反限制性规定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探析 | 第144-149页 |
·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东资格变动的关系 | 第144-145页 |
·违反限制性规定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评析 | 第145-147页 |
·本文观点:违反限制性规定的股权转让合同为相对有效的合同 | 第147-149页 |
·基于股权转让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模式 | 第149-154页 |
·由《公司法解释三》第22条第2项、第23条引发的问题 | 第149-150页 |
·“转让合同绝对生效与通知公司相结合”的变动模式 | 第150-153页 |
·股东名册、工商登记在股东资格变动中的地位 | 第153-154页 |
6. 基于异议股东回购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 | 第154-171页 |
·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得以存在的法理基础 | 第154-157页 |
·异议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情形下回购行为之法律性质 | 第157-162页 |
·关于普通转让合同说的含义与分析 | 第157-158页 |
·关于单方行为说的含义与评价 | 第158-160页 |
·本文观点:法律行为中的强制缔约行为 | 第160-162页 |
·异议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情形下回购行为的限制 | 第162-166页 |
·请求人资格的限制 | 第162-164页 |
·回购情形的限制 | 第164-166页 |
·回购行为与股东资格变动 | 第166-171页 |
·回购行为核心条款的达成 | 第166-167页 |
·基于回购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变动模式 | 第167-171页 |
7. 基于公司除名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 | 第171-203页 |
·除名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72-174页 |
·公司除名行为的性质 | 第174-180页 |
·除名行为性质之学理争议 | 第174-175页 |
·自公司角度——单方法律行为 | 第175-178页 |
·自股东角度——就除名作出决定的决议行为 | 第178-180页 |
·除名事由探析 | 第180-190页 |
·法定除名事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181-184页 |
·章定除名事由的效力 | 第184-186页 |
·法定事由与章定事由之外的其他事由 | 第186-187页 |
·《公司法解释三》第17条所列除名事由之评析 | 第187-190页 |
·基于除名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模式 | 第190-203页 |
·基于除名行为的股东资格变动的两种基本类型 | 第190-192页 |
·公权介入变动模式 | 第192-196页 |
·公司自治变动模式 | 第196-198页 |
·我国未来除名制度中的股东资格变动模式选择 | 第198-203页 |
8. 结论 | 第203-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18页 |
后记 | 第218-219页 |
致谢 | 第219-22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