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1. 绪论 | 第19-54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0-31页 |
·选题背景 | 第20-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31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31-40页 |
·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 | 第32-37页 |
·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 | 第37-38页 |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初步思考 | 第38-4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40-47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40-4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43-46页 |
·相关研究评述 | 第46-47页 |
·本文研究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47-52页 |
·基本思路 | 第47-48页 |
·论文框架 | 第48-50页 |
·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52-54页 |
·主要创新 | 第52-53页 |
·研究不足 | 第53-54页 |
2. 理论基础 | 第54-63页 |
·精神生产理论 | 第54-57页 |
·早期经济学家的精神生产理论 | 第54-55页 |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 | 第55-57页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第57-59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57-58页 |
·经济发展理论 | 第58-59页 |
·评述与启示 | 第59页 |
·创新理论 | 第59-63页 |
·熊彼特创新理论 | 第59-60页 |
·演化经济理论 | 第60-61页 |
·新熊彼特学派 | 第61-62页 |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62页 |
·创新理论的启示 | 第62-63页 |
3. 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机理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63-102页 |
·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文化创意产业本质 | 第63-72页 |
·相关概念的深入讨论 | 第63-66页 |
·相关概念的整合分析框架 | 第66-68页 |
·文化创意产业本质内涵和实践意义 | 第68-72页 |
·理论分析的逻辑展开:文化创意产业特性和价值创造剖析 | 第72-88页 |
·文化创意产业特性 | 第72-81页 |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创造剖析 | 第81-88页 |
·理论分析的视角选择:创意引入——创意扩散——创意放大 | 第88-97页 |
·微观层面:文化创意与微笑曲线——创意引入 | 第89-91页 |
·中观层面: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重构——创意扩散 | 第91-94页 |
·宏观层面:创意经济与发展方式转变——创意放大 | 第94-97页 |
·理论分析的关键环节: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 | 第97-100页 |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 第98-99页 |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 | 第99-100页 |
·理论分析的逻辑结果: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机理模型的构建 | 第100-102页 |
4. 我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02-150页 |
·我国经济增长现状与发展方式转变 | 第102-106页 |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结构失衡 | 第103-105页 |
·发展方式转变与文化创意产业兴起 | 第105-106页 |
·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意产业演进 | 第106-110页 |
·体制改革视阈下的文化发展方式转变 | 第107-109页 |
·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演进 | 第109-110页 |
·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势态透视 | 第110-118页 |
·产业演进脉络 | 第111-112页 |
·整体现状分析 | 第112-118页 |
·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焦聚 | 第118-131页 |
·新媒体行业 | 第119-124页 |
·动漫行业 | 第124-126页 |
·设计行业 | 第126-131页 |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扫描 | 第131-140页 |
·产业实体呈现空间集聚 | 第131-132页 |
·产业发展形成地域梯度 | 第132-134页 |
·产业内涵彰显城市特征 | 第134-140页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 第140-150页 |
·实践阶段总结 | 第140-146页 |
·发展趋势预判 | 第146-150页 |
5. 世界经济发展典型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比较分析 | 第150-194页 |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分析 | 第150-167页 |
·兴起动力探析 | 第150-153页 |
·发展历程回顾 | 第153-156页 |
·产业格局剖析 | 第156-158页 |
·总体特点描述 | 第158-167页 |
·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态势分析 | 第167-178页 |
·英国态势分析 | 第167-170页 |
·美国态势分析 | 第170-173页 |
·澳大利亚态势分析 | 第173-175页 |
·日本态势分析 | 第175-178页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178-185页 |
·发展背景比较分析 | 第179-180页 |
·发展理念比较分析 | 第180页 |
·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 第180-182页 |
·发展重点比较分析 | 第182-183页 |
·发展管理比较分析 | 第183-184页 |
·发展政策比较分析 | 第184-185页 |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演化趋势与经验启示 | 第185-194页 |
·发展演化趋势 | 第185-190页 |
·发展经验启示 | 第190-194页 |
6. 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的内在机理分析Ⅰ——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 第194-247页 |
·拓展与转化:资源嬗变机制 | 第194-199页 |
·文化资源对经济资源的拓展 | 第195-198页 |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化 | 第198-199页 |
·提升与整合:价值创造机制 | 第199-211页 |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新理论探究 | 第199-205页 |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重构 | 第205-209页 |
·基于对比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创造内在机制分析 | 第209-211页 |
·支持与嵌入:技术耦合机制 | 第211-226页 |
·分工视角下技术—文化关系的演变 | 第212-214页 |
·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的内在区别 | 第214-215页 |
·技术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 | 第215-219页 |
·技术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嵌入 | 第219-226页 |
·增长与融合:结构演变机制 | 第226-237页 |
·产业结构演变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第227-229页 |
·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增长与成为主导产业的潜质 | 第229-231页 |
·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融合 | 第231-233页 |
·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重构 | 第233-237页 |
·交替与互动:制度变迁机制 | 第237-247页 |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 第237-238页 |
·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内涵 | 第238-239页 |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 | 第239-240页 |
·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分析 | 第240-247页 |
7. 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的内在机理分析Ⅱ——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 | 第247-278页 |
·经济基础支撑机制 | 第247-257页 |
·经济总量壮大奠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 | 第248-250页 |
·经济结构软化构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 | 第250-253页 |
·经济形态演化契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涵 | 第253-255页 |
·发展方式转变拓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 | 第255-257页 |
·市场环境培育机制 | 第257-265页 |
·产业要素供给 | 第257-261页 |
·市场机制成熟 | 第261-262页 |
·创意氛围营造 | 第262-263页 |
·政府因势利导 | 第263-265页 |
·制度体系保障机制 | 第265-270页 |
·体制改革赋予产业“合法性” | 第265-266页 |
·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 | 第266-268页 |
·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产业发展 | 第268-270页 |
·需求结构拉动机制 | 第270-278页 |
·需求与文化需求 | 第270-272页 |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互动中的需求结构转变 | 第272-274页 |
·需求结构拉动文化创意产业演进的内在逻辑 | 第274-278页 |
8. 我国转型期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考量 | 第278-297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回顾 | 第278-282页 |
·产业合法性确认以前的产业政策 | 第278-280页 |
·产业合法性确认以来的产业政策 | 第280-282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反思 | 第282-286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经验总结 | 第283-284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问题发现 | 第284-286页 |
·我国转型期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新思路 | 第286-297页 |
·以政策本质与文化创意产业特性为政策出发点 | 第287-290页 |
·把产业政策需求与转型发展需要作为政策目标 | 第290-294页 |
·用互动机理理论与国际发展经验支撑政策内容 | 第294-297页 |
参考文献 | 第297-315页 |
致谢 | 第315-31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3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