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致谢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理论 | 第11-14页 |
·目前对称性动词研究的概况 | 第14-18页 |
·本文研究的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关于汉语对称性动词 | 第19-22页 |
·对汉语对称性动词的界定 | 第19-21页 |
·从语义角度来看 | 第19-20页 |
·从句法角度来看 | 第20-21页 |
·对汉语对称性动词的整理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汉语对称性动词的分类、组合形式及其次类系统 | 第22-107页 |
·对称性动词的分类及其句式组合形式的考察 | 第22-105页 |
·语义角度 | 第22-103页 |
·自身语素义 | 第22-101页 |
·争斗性对称性动词 | 第22-38页 |
·联合性对称性动词 | 第38-62页 |
·商谈性对称性动词 | 第62-72页 |
·相互性对称性动词 | 第72-95页 |
·竞争性对称性动词 | 第95-101页 |
·关联语素义 | 第101-103页 |
·“语义—句法”角度:配价语法 | 第103-105页 |
·二价对称性动词 | 第104页 |
·三价对称性动词 | 第104-105页 |
·对称性动词次类系统的整理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汉语对称性动词关联的名词性成分数量及形态 | 第107-110页 |
·数量关系的分类 | 第107-108页 |
·只关联两者 | 第107页 |
·关联两者或两者以上 | 第107-108页 |
·对称性动词主语的形式和结构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汉语对称性动词范畴、句模及特殊句式 | 第110-117页 |
·汉语对称性动词的范畴 | 第110-112页 |
·含对称性动词的基本句式模型的抽离 | 第112-116页 |
·语义角度不同类型的句模变体 | 第112-114页 |
·配价语法角度不同类型的句模 | 第114-116页 |
·含对称性动词的特殊句式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英语对称性动词句式的语义及句模 | 第117-132页 |
·英语对称性动词句式的语义剖析 | 第117-130页 |
·V_对只关联两者 | 第118-121页 |
·V_对关联两者或两者以上 | 第121-130页 |
·含英语对称性动词句式模型 | 第130-132页 |
第七章 汉英对称性动词的初步对比 | 第132-136页 |
·英语对称性动词的主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 | 第132-133页 |
·只涉及两者 | 第132页 |
·涉及两者或两者以上 | 第132-133页 |
·汉英对称性动词带宾语 | 第133-134页 |
·汉语对称性动词宾语的类型 | 第133页 |
·英语对称性动词宾语的类型 | 第133页 |
·汉英对称性动词的及物性 | 第133-134页 |
·汉英对称性动词的范畴 | 第134-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结语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2页 |
附录 1:现代汉语对称性动词词表 | 第142-150页 |
附表 2:本文所选的现代英语对称性动词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