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4PUS-1P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及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6页
   ·概述第8页
   ·并联机器人的发展与研究第8-13页
     ·并联机器人概述第8-9页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第9-11页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第11-12页
     ·虚拟样机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2-13页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4PUS-1PS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16-30页
   ·引言第16-17页
   ·运动学逆解模型建立第17-25页
     ·结构分析第17-20页
     ·位置逆解分析第20-22页
     ·速度逆解分析第22-24页
     ·加速度逆解分析第24-25页
   ·运动学逆解模型验证第25-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4PUS-1PS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第30-39页
   ·引言第30-31页
   ·几何约束分析第31-36页
     ·杆长运动极限约束第31页
     ·运动副最大转角约束第31-32页
     ·支链之间的干涉约束第32-36页
   ·工作空间分析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4PUS-1P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第39-52页
   ·引言第39-40页
   ·动力学模型建立第40-49页
     ·第二类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概述第40页
     ·系统动能求解第40-45页
     ·系统势能求解第45页
     ·系统广义力求解第45-48页
     ·系统第二类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第48-49页
   ·动力学模型验证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4PUS-1PS并联机器人参数优化设计第52-75页
   ·引言第52页
   ·ADAMS参数化设计简介第52-53页
   ·参数模型的建立第53-59页
     ·创建设计变量第53-54页
     ·创建参数点第54-56页
     ·创建模型第56-57页
     ·创建测量函数第57页
     ·创建约束方程第57-59页
   ·单目标设计研究第59-70页
     ·DV_r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第59-63页
     ·DV_L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第63-67页
     ·DV_angle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第67-70页
   ·多目标优化设计第70-74页
     ·多目标优化设计简介第70页
     ·线型加权法构造评价函数第70-72页
     ·DV_L对评价函数f(x)的影响第72-73页
     ·DV_angle对评价函数f(x)的影响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需求和成本不确定的供应链综合生产计划鲁棒优化模型研究
下一篇:转动副驱动的三自由度高速平移并联机器人的性能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