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对称仿生柔体机器人协同推进机理及实现技术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6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41页 |
·概述 | 第19-21页 |
·连续型机器人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完全柔体机器人研究现状 | 第31-41页 |
·仿生柔体机器人研究存在问题及启示 | 第41-42页 |
·仿生柔体机器人研究存在问题 | 第41-42页 |
·仿生柔体机器人研究启示 | 第42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42-46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42-4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44-46页 |
第二章 辐射对称柔体仿生研究及两侧对称机器人探索 | 第46-72页 |
·引言 | 第46页 |
·辐射对称动物仿生运动 | 第46-52页 |
·辐射对称型海星分类 | 第46-49页 |
·辐射对称海星运动分析 | 第49-52页 |
·辐射对称仿生结构设计 | 第52-56页 |
·辐射对称内外结构 | 第52-54页 |
·辐射对称柔体机器人结构设计及驱动选择 | 第54-56页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柔体机器人制备 | 第56-62页 |
·柔体机器人制造过程 | 第56-58页 |
·3D打印辐射对称柔体机器人制备技术 | 第58-62页 |
·两侧对称机器人研究探索 | 第62-69页 |
·仿生步态分析 | 第63-65页 |
·仿生结构设计 | 第65-67页 |
·两侧对称机器人推进实验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三章 柔体机器人建模分析与SMA特性研究 | 第72-98页 |
·引言 | 第72页 |
·柔性单足变形分析 | 第72-77页 |
·概述 | 第72-73页 |
·柔性足端柔顺动作空间建模 | 第73-75页 |
·单足变形分析 | 第75-77页 |
·多足型柔体机器人建模 | 第77-82页 |
·柔体机器人伪刚体模型 | 第77-78页 |
·柔体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 第78-82页 |
·SMA材料特性研究 | 第82-97页 |
·SMA准静态热/力耦合特性 | 第82-87页 |
·SMA不完全相变热/力耦合特性 | 第87-90页 |
·Tanaka本构模型 | 第90-94页 |
·SMA弹簧变位分析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四章 辐射对称柔体机器人多模步态控制 | 第98-122页 |
·引言 | 第98页 |
·基于仿生的路径规划 | 第98-103页 |
·概述 | 第98页 |
·人工势场法 | 第98-99页 |
·传统人工势场法模型 | 第99-101页 |
·改进人工势场法 | 第101-102页 |
·仿真实验 | 第102-103页 |
·序列法步态控制策略 | 第103-107页 |
·概述 | 第103-104页 |
·辐射对称柔体机器人平坦地形步态控制策略 | 第104-105页 |
·辐射对称柔体机器人越障控制策略 | 第105-106页 |
·辐射对称柔体机器人避障控制策略 | 第106页 |
·辐射对称柔体机器人滚动步态控制策略 | 第106-107页 |
·CPG的生物学机理、控制模型及仿真实验 | 第107-119页 |
·CPG生物学作用机制机理 | 第107-110页 |
·CPG模型构建及数学解释 | 第110-113页 |
·CPG控制仿真实验 | 第113-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2页 |
第五章 多介质地形环境推进机理研究 | 第122-144页 |
·引言 | 第122页 |
·典型环境特性 | 第122页 |
·多介质地形环境推进实验及分析 | 第122-135页 |
·平坦地面推进实验及分析 | 第123-128页 |
·多介质环境推进实验及分析 | 第128-133页 |
·过渡环境介质下运动步态及柔顺切换 | 第133页 |
·柔体机器人抗冲击和挤压变形性能测试 | 第133-134页 |
·多介质环境推进性能对比分析 | 第134-135页 |
·多足型柔体机器人推进实验及分析 | 第135-142页 |
·多足型柔体机器人构建 | 第135-137页 |
·多足型柔体机器人平坦地面推进实验 | 第137页 |
·多足型柔体机器人推进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7-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全文总结 | 第144-145页 |
·研究展望 | 第145-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6-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