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云南省德钦县羊拉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第13-14页
     ·选题依据第13页
     ·学术意义第13-14页
     ·社会经济意义第14页
   ·研究区前人工作成果与认知程度第14-19页
     ·区域地质调查及物化探工作第14-15页
     ·科研工作第15-16页
     ·矿产勘查工作第16-18页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第18-19页
   ·矿床成因、典型矿床及造山带演化研究现状简述第19-24页
     ·矿床成因研究简述第19-21页
     ·VMS矿床研究简述第21-22页
     ·矽卡岩矿床研究简述第22-24页
     ·造山带演化研究简述第24页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方法第24-2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研究思路第25页
     ·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第25-26页
   ·论文完成进度及工作量第26-28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8-57页
   ·大地构造背景第28页
   ·地层第28-32页
   ·构造第32-35页
     ·褶皱第32-34页
     ·断裂第34-35页
   ·岩浆岩第35-40页
     ·火山岩第36-38页
     ·侵入岩第38-40页
   ·区域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第40-41页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特征第41-46页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41-44页
     ·区域地球化学场第44-46页
     ·区域遥感地质特征第46页
   ·区域矿产资源概况第46-49页
   ·金沙江结合带构造演化特征第49-56页
     ·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第49-54页
     ·金沙江带构造演化过程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矿区地层划分及对比第57-68页
   ·关于嘎金雪山岩群的归属第57-59页
   ·矿区层序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第59-60页
   ·实测剖面描述第60-63页
   ·矿区地层构造岩块划分第63-66页
   ·构造岩块划分意义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矿区岩浆岩及地球化学特征第68-96页
   ·基性岩第68-80页
     ·岩石特征第68-71页
     ·主量元素岩石化学特征第71-75页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特征第75-78页
     ·基性岩的构造环境与构造意义第78页
     ·基性岩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第78-80页
   ·中酸性侵入岩第80-95页
     ·岩石特征第80-81页
     ·岩体主量元素特征第81-87页
     ·岩体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第87-91页
     ·同位素年代学第91-95页
       ·SHRIMP锆石U-Pb定年实验方法第91-92页
       ·锆石U-Pb定年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2-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96-116页
   ·含矿岩系特征及形成环境第96-97页
   ·矿体特征第97-105页
     ·具层控特征的层状-似层状铜矿体第97-101页
     ·矽卡岩型铜矿体第101-103页
     ·斑岩型铜矿体第103-104页
     ·热液脉型铜矿体第104-105页
   ·矿石物质组成第105-109页
     ·矿石矿物第105-108页
     ·脉石矿物第108-109页
   ·矿石组构第109-110页
   ·围岩蚀变第110-112页
     ·围岩蚀变类型第110-111页
     ·蚀变分带及其特征第111-112页
   ·里农层状矿体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形成第112-114页
   ·矿物生成顺序第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六章 矿床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第116-150页
   ·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第116-120页
     ·稀土元素特征第116-118页
     ·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第118-120页
   ·层状矿体矿石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指示意义第120-128页
     ·稀土元素特征及指示第120-123页
     ·成矿元素特征第123-124页
     ·矿体与各岩石类型关系第124-128页
   ·层状矽卡岩矿物成分及成因第128-134页
     ·单斜辉石种属及成因第128-131页
     ·石榴子石种属及成因第131-133页
     ·矽卡岩成因探讨第133-134页
   ·流体包裹体特征第134页
   ·硫同位素组成第134-136页
   ·铅同位素组成第136-138页
   ·成岩成矿时代第138-140页
     ·喷流沉积成矿成岩时代第138页
     ·叠加成矿年龄第138-140页
   ·矿床成因第140-147页
     ·层状矿体成因第141-143页
     ·羊拉—带铜矿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第143-144页
     ·成矿过程第144-145页
     ·成矿模式第145页
     ·构造背景与产出矿床类型的关系第145-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50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50-154页
   ·结论第150-152页
   ·问题与讨论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71页
图版说明第171-172页
图版Ⅰ 研究区野外照片第172-174页
图版Ⅱ 岩矿镜下照片特征第174-177页
图版Ⅲ 岩矿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第177-178页
附录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西南坳陷沉积盆地分析与锑、金成矿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哈达庙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