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黔西南坳陷沉积盆地分析与锑、金成矿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5页
   ·含矿沉积盆地分析研究现状第12-21页
     ·沉积学分析第13-14页
     ·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第14-15页
     ·构造分析第15-17页
     ·盆地成矿流体第17-19页
     ·改造矿床第19-21页
   ·黔西南坳陷锑、金矿床研究现状第21-29页
     ·黔西南坳陷范围第22-24页
     ·沉积分析第24-25页
     ·构造分析第25-26页
     ·矿床成因研究第26-29页
   ·选题依据、科学问题及科学意义第29-33页
     ·论文的选题依据第29-31页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31-32页
     ·研究方案与方法技术第32-33页
   ·完成主要工作量第33页
   ·主要成果和创新第33-35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35-49页
   ·大地构造背景第35-44页
     ·深部构造第35-37页
       ·莫霍面深度第35-36页
       ·地壳结构第36-37页
     ·基底构造第37-42页
       ·基底性质第37-40页
       ·基底埋深第40-42页
     ·黔西南坳陷大地构造属性讨论第42-44页
   ·区域地层第44-46页
     ·基底的物质及地层组成第44-46页
     ·沉积盖层第46页
   ·岩浆岩第46页
   ·区域矿产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黔西南坳陷构造变形样式分析第49-69页
   ·现今构造单元划分第49-53页
     ·构造单元划分研究概述第49-50页
     ·黔西南坳陷构造单元划分第50-53页
   ·盘县挤压构造变形区构造样式第53-57页
   ·青山镇张性构造变形区构造样式第57-58页
   ·紫云~六盘水挤压构造变形区构造样式第58-60页
   ·兴仁~贞丰复合构造变形区构造样式第60-67页
     ·横向(北西向)断层褶皱带第61-64页
     ·纵向(北东向)断层褶皱带第64-67页
   ·古隆起与上覆构造的叠加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黔西南坳陷"大厂层"沉积及埋藏成岩分析第69-90页
   ·"大厂层"岩相学及构造环境第69-80页
     ·黔西南坳陷"大厂层"岩相学第69-72页
       ·"大厂层"含义第69-70页
       ·"大厂层"原岩恢复及岩相第70-72页
     ·黔西南坳陷"大厂层"原岩对比及岩相第72-75页
     ·上扬子地区东吴运动的沉积响应第75-77页
     ·二叠纪玄武岩及"大厂层"火山岩构造背景第77-80页
   ·"大厂层"成岩作用研究第80-89页
     ·成岩作用第81-82页
     ·"大厂层"埋藏史第82-89页
       ·晚二叠世至晚三叠世埋藏史第83-85页
       ·黔西南坳陷剥蚀史第85-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黔西南坳陷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第90-123页
   ·晴隆锑矿矿床地质第90-101页
     ·矿区地层第90-91页
     ·矿田构造第91-100页
       ·控矿构造分析第92-95页
       ·复式半地堑构造控矿第95-100页
     ·矿体特征第100-101页
   ·晴隆锑矿矿床地球化学第101-111页
     ·"大厂层"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101-106页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第101-104页
       ·稀土元素对成矿流体的指示意义第104-106页
     ·有机地球化学第106-108页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第108-111页
   ·晴隆锑矿成矿深度和成矿时代第111-116页
     ·晴隆锑矿成矿深度和成矿时代第111-115页
     ·成矿模式第115-116页
   ·黔西南坳陷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第116-121页
     ·成矿区地层第116页
     ·冲断-褶皱构造特征第116-121页
       ·构造特征第116-117页
       ·冲断-褶皱构造对金矿的控制第117-121页
     ·矿体特征第121页
     ·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年代讨论第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沉积盆地演化与成矿第123-137页
   ·加里东末期褶皱-冲断活动及古隆起第123-126页
   ·泥盆纪-中三叠世伸展构造第126-132页
     ·泥盆纪—早二叠世被动大陆边缘裂陷盆地阶段第126-127页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裂谷盆地阶段第127-131页
     ·伸展阶段的成矿作用第131-132页
   ·印支晚期前陆冲断-褶皱构造第132-135页
     ·冲断-褶皱构造第132-134页
     ·冲断-褶皱构造与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第134-135页
   ·燕山-喜马拉雅期隆升剥蚀第135-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七章 成矿预测第137-145页
   ·晴隆锑矿成矿预测第137-142页
     ·预测的地质标志第138-139页
     ·地球物理勘探标志第139-140页
     ·预测靶区的圈定及找矿效果第140-141页
     ·下步工作建议第141-142页
   ·黔西南坳陷卡林型金矿找矿预测初步研究第142-144页
     ·找矿标志第142-143页
     ·找矿预测初步研究第143-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结论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74页
图版及说明第174-180页
附录第180-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程工业分布式控制多Agent模型及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德钦县羊拉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