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目录 | 第14-18页 |
图目录 | 第18-19页 |
表目录 | 第19-20页 |
1 绪论 | 第20-40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8页 |
·现实背景 | 第20-24页 |
·理论背景 | 第24-28页 |
·研究问题 | 第28-30页 |
·研究设计 | 第30-34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内容安排 | 第34-3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7-4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40-62页 |
·云计算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 第40-48页 |
·云计算产生的背景 | 第40-42页 |
·计算的定义和技术特征 | 第42-44页 |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 第44-47页 |
·计算的部署模式分类 | 第47-48页 |
·云计算的研究概况 | 第48-54页 |
·英文文献的研究情况 | 第48-51页 |
·中文文献的研究情况 | 第51-53页 |
·云计算研究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云计算技术价值创造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54-58页 |
·IT价值创造研究的界定 | 第54-55页 |
·云计算技术价值创造的研究回顾 | 第55-58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58-62页 |
3 云计算对企业价值创造及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 | 第62-98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63-77页 |
·“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的提出 | 第63-69页 |
·组织敏捷性 | 第69-73页 |
·市场动荡性 | 第73-75页 |
·企业生命周期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页 |
·研究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77-82页 |
·基于组织敏捷性视角的云计算技术价值创造机理 | 第77-79页 |
·市场动荡性和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 | 第79-80页 |
·本研究的概念模型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页 |
·子研究一:云计算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及作用机理的假设提出 | 第82-88页 |
·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与组织敏捷性 | 第82-87页 |
·组织敏捷性与企业绩效 | 第87-88页 |
·子研究二:市场动荡性调节作用的假设提出 | 第88-92页 |
·市场动荡性对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与运营敏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88-90页 |
·市场动荡性对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与合作敏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90-91页 |
·市场动荡性对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与客户敏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91-92页 |
·子研究三:企业生命周期调节作用的假设提出 | 第92-96页 |
·企业生命周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与运营敏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92-93页 |
·企业生命周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与合作敏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93-95页 |
·企业生命周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与客户敏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4 云计算对企业价值创造及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 第98-130页 |
·引言 | 第98页 |
·研究方法 | 第98-112页 |
·变量的测量 | 第98-104页 |
·问卷设计 | 第104-106页 |
·样本描述与数据搜集 | 第106-108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08-112页 |
·小结 | 第112页 |
·测量模型检验 | 第112-114页 |
·内部一致性和聚合效度检验 | 第112-114页 |
·区别效度检验 | 第114页 |
·子研究一:云计算技术对企业价值创造及作用机理的结构模型检验与讨论 | 第114-119页 |
·结构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 | 第114-116页 |
·结果讨论 | 第116-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子研究二:市场动荡性的调节作用检验与讨论 | 第119-122页 |
·市场动荡性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19-120页 |
·结果讨论 | 第120-122页 |
·小结 | 第122页 |
·子研究三: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检验与讨论 | 第122-128页 |
·企业早期阶段的结构模型 | 第123页 |
·企业晚期阶段的结构模型 | 第123-124页 |
·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24-125页 |
·结果讨论 | 第125-127页 |
·小结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5 云计算技术普及应用的经济仿真模拟实验研究 | 第130-154页 |
·引言 | 第130-131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31-13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4-139页 |
·选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理论的动机 | 第134-135页 |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概述 | 第135-136页 |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136-139页 |
·仿真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参数校准 | 第139-147页 |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139-146页 |
·参数校准 | 第146-147页 |
·云计算技术普及应用的经济仿真模拟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7-152页 |
·云计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分析 | 第147-150页 |
·云计算对我国和欧盟经济的影响比较分析 | 第150-151页 |
·云计算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分析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4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154-166页 |
·主要结论 | 第154-156页 |
·理论贡献 | 第156-159页 |
·实践启示 | 第159-163页 |
·对企业的启示 | 第160-161页 |
·对政府的启示 | 第161-163页 |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163-166页 |
·研究局限 | 第163-164页 |
·未来展望 | 第164-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92页 |
附录一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 第192-196页 |
附录二 通过MATLAB2010软件进行经济仿真模拟实验的模型文档 | 第196-19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