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2-14页
  一、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二、研究框架第13-14页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4-15页
  一、可能的创新第14页
  二、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第15-25页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文献综述第15-18页
  一、国外有关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文献综述第15-16页
  二、国内有关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文献综述第16-17页
  三、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评价第17-18页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8-20页
  一、国外有关非正规就业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8-19页
  二、国内有关非正规就业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9-20页
 第三节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述第20-25页
  一、Oaxaca-Blinder分解法第20-21页
  二、Brown全因素分解法第21-22页
  三、分位数回归分解法第22-23页
  四、对已有研究方法的评价第23-25页
第三章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探讨第25-32页
 第一节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统计界定第25-26页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的基本分类第26-29页
  一、基于就业单位的分类第26-27页
  二、基于工作岗位的分类第27-28页
  三、基于劳动时间的分类第28-29页
 第三节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决定理论阐述第29-32页
  一、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第29页
  二、补偿工资理论第29-30页
  三、效率工资理论第30页
  四、市场分割理论第30-31页
  五、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归纳第31-32页
第四章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第32-44页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2-34页
  一、数据来源第32页
  二、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识别第32-33页
  三、相关变量处理第33-34页
 第二节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的统计分析:人口特征视角第34-40页
  一、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人口分布特征第34-36页
  二、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差异的基本描述第36-38页
  三、不同人口特征的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描述第38-40页
 第三节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的统计分析:收入分布视角第40-44页
  一、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核密度分布视角第40-42页
  二、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分位数视角第42-44页
第五章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4-54页
 第一节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4-50页
  一、工资决定方程分析第44-46页
  二、分位数回归模型(QRM)及其结果分析第46-50页
 第二节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分解的实证分析第50-54页
  一、改进的Oaxaca-Blinder分解法第50-51页
  二、改进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及其分析第51-54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4-57页
 第一节 结论第54-55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单一工资率的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测评--基于浙江数据的研究
下一篇:流通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就业吸纳力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