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洛阳城市更新中大遗址保护性利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外城市有机更新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城市更新研究现状第11页
     ·国外大遗址保护利用研究第11-12页
     ·国内大遗址保护利用研究第12-13页
   ·研究对象和内容第13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大遗址保护性利用与城市更新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第16-25页
   ·大遗址概念涵义及发展现状第16-19页
     ·大遗址概念及涵义第16-17页
     ·大遗址国内发展现状第17-19页
   ·大遗址的价值第19-21页
     ·本体价值第19-20页
     ·经济价值第20页
     ·社会价值第20-21页
   ·城市更新概念及动因分析第21-22页
     ·城市更新相关概念第21页
     ·城市更新动因分析第21-22页
     ·城市更新中大遗址保护性利用动因分析第22页
   ·保护性利用概念涵义及动因分析第22-25页
     ·保护性利用概念及涵义第22-23页
     ·保护性利用的辩证关系第23-24页
     ·保护性利用动因分析第24-25页
第3章 洛阳大遗址现状及价值评价第25-41页
   ·洛阳城市发展概况第25-26页
     ·历史上的洛阳第25页
     ·现代洛阳第25-26页
   ·洛阳大遗址现状概述第26-31页
     ·洛阳大遗址分布与保存现状第27页
     ·隋唐洛阳城遗址第27-29页
     ·金元老城的保护与展示第29页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第29-31页
   ·洛阳大遗址价值评价第31-35页
     ·洛阳大遗址价值评价第31-34页
     ·洛阳大遗址价值分析第34-35页
   ·洛阳大遗址的特点第35-38页
     ·洛阳大遗址价值高第35页
     ·遗址分布面积广,密度高,类型丰富第35-36页
     ·遗址受城市发展影响深远第36-37页
     ·遗址发掘持续进行第37-38页
     ·大遗址保护初具规模第38页
   ·洛阳大遗址破坏因素分析第38-41页
     ·自然环境因素第38页
     ·快速城市化第38-39页
     ·遗址区居民生活第39页
     ·保护技术的局限第39-40页
     ·法律法规的局限第40-41页
第4章 洛阳城市更新中大遗址保护演变分析第41-52页
   ·洛阳城市发展与大遗址保护发展第41-43页
     ·第一阶段:洛阳城市带状发展第41-42页
     ·第二阶段:城市发展初具规模第42页
     ·第三阶段:文化遗址保护长足发展第42-43页
     ·第四阶段:文化遗址保护性利用的发展第43页
   ·洛阳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历程第43-46页
     ·建国以前——遗址考古调查工作的相对滞后第44页
     ·建国初期—1977 年——大遗址保护思想与理论的严重滞后第44页
     ·1977 年——20 世纪末遗址保护意识逐步形成第44-45页
     ·2000 年以后——总体规划、遗址公园第45-46页
   ·洛阳城市结构调整与大遗址保护第46-50页
     ·洛阳市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第46-48页
     ·洛阳市土地结构调整第48-50页
   ·城市更新中洛阳大遗址利用存在问题第50-52页
     ·企业、居民区、耕地覆盖遗址核心区第50-51页
     ·保护资金缺乏,投资规模大,政府负担大第51页
     ·保护客体单一,产业化程度弱第51页
     ·区位差异度大,开发程度不一第51-52页
第5章 洛阳城市更新中大遗址保护性利用机制研究第52-63页
   ·城市更新中大遗址保护性利用的内容第52-55页
     ·洛阳大遗址本体保护第52页
     ·洛阳遗址文化空间塑造第52-54页
     ·洛阳遗址旅游产品开发第54页
     ·洛阳大遗址产业化运作与协作第54-55页
   ·保护性利用途径第55-58页
     ·保护利用的技术第55-56页
     ·保护利用的模式第56-58页
   ·城市更新中大遗址保护性利用的机制第58-63页
     ·物质基础层面第58-59页
     ·理念机制层面第59-61页
     ·保障机制层面第61-62页
     ·建立四级管理体系第62-63页
第6章 大遗址保护性利用策略研究第63-70页
   ·以延续文物研究工作进行保护性利用第63-64页
     ·延续文物研究工作职能的关键与难点第63页
     ·延续文物研究工作的相关措施第63-64页
   ·以发展博览业进行保护性利用第64-65页
     ·发挥博览职能的关键与难点第64-65页
     ·发挥博览职能的相关措施第65页
     ·隋唐遗址植物园案例研究第65页
   ·以发展旅游休闲进行保护性利用第65-68页
     ·发展旅游休闲功能的关键与难点第66页
     ·发展旅游休闲功能的相关措施第66-67页
     ·东周王城广场及天子驾六博物馆第67-68页
   ·以发展商业进行保护性利用第68-70页
     ·发展商业功能的关键和难点第68页
     ·发展商业功能的措施第68-70页
第7章 结语第70-72页
   ·结论第70-71页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槟榔屿潮州会馆的功能演变(1920-1960)
下一篇: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主体间性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