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水处理现状 | 第12-14页 |
·石家庄市水资源现状和水处理现状 | 第14-15页 |
·A~2/O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5-25页 |
·脱氮除磷机理与新技术 | 第15-19页 |
·A~2/O 工艺的发展和特点 | 第19-20页 |
·A~2/O 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 | 第20页 |
·A~2/O 工艺的影响参数 | 第20-23页 |
·A~2/O 工艺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A~2/O 工艺问题分析与对策 | 第25-27页 |
·A~2/O 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A~2/O 工艺的改进措施 | 第26-27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7-28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2章 污水厂概况 | 第28-39页 |
·工程概况 | 第28-29页 |
·工艺概况 | 第29-32页 |
·工艺流程 | 第29页 |
·污水流经主要构(建)筑物设计参数 | 第29-32页 |
·运行状况 | 第32-38页 |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32页 |
·处理水量与进水水质 | 第32-35页 |
·该厂二级处理运行效果 | 第35-37页 |
·二级处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生物处理单元问题分析 | 第39-58页 |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9-44页 |
·试验材料 | 第39-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44页 |
·污染物沿程变化 | 第44-48页 |
·COD 沿程变化 | 第44-45页 |
·氮的沿程变化 | 第45-46页 |
·磷的沿程变化 | 第46-48页 |
·实际运行内回流比 | 第48页 |
·MLSS 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微生物合成、分解代谢脱氮除磷比例 | 第50-51页 |
·生化反应效果分析 | 第51-57页 |
·硝化效果 | 第51-53页 |
·反硝化效果 | 第53-54页 |
·释磷吸磷效果 | 第54-56页 |
·缺氧池除磷效果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各因素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58-81页 |
·各因素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的试验方案 | 第58页 |
·温度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58-64页 |
·温度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温度对反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温度对释磷、吸磷反应的影响 | 第62-64页 |
·DO 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64-68页 |
·DO 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DO 对吸磷反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曝气系统的供气量 | 第66-68页 |
·碳源浓度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68-73页 |
·碳源浓度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68-69页 |
·碳源浓度对反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69-71页 |
·碳源浓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71-72页 |
·碳源浓度对缺氧池吸磷的影响 | 第72-73页 |
·起始浓度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73-79页 |
·NH_4~+-N 起始浓度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73-74页 |
·NO_3~--N 起始浓度对反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74-76页 |
·NO_3~--N 起始浓度对释磷反应的影响 | 第76-78页 |
·PO_4~(3-)-N 起始浓度对释磷反应的影响 | 第78-79页 |
·优化控制建议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