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论文

基于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文化产权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第1-8页
1 引言第8-14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1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1-12页
     ·研究对象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2-14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研究框架第12-14页
2 文化产权交易基础理论第14-20页
   ·文化产权交易核心概念分析第14-16页
     ·产权第14页
     ·文化产权第14-15页
     ·文化产权交易第15页
     ·文化产权份额化交易第15-16页
   ·文化产权特征与交易原则分析第16-17页
     ·文化产权特征第16页
     ·文化产权交易原则第16-17页
   ·文化产权交易所服务体系分析第17-20页
     ·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政策法规依据第17-18页
     ·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平台功能第18页
     ·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三大服务体系第18-20页
3 国内文化产权交易发展问题分析第20-26页
   ·国内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特点分析第20-21页
     ·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第20页
     ·呈现两大类型交易平台第20页
     ·多数实行份额化交易模式第20-21页
   ·份额化交易模式弊端分析第21-22页
     ·与资产证券化相混淆第21页
     ·缺乏稳定的未来获利基础第21-22页
     ·退市机制可行性低第22页
   ·国内文化产权交易问题分析第22-26页
     ·定位不准且市场混乱第22-23页
     ·市场缺乏规范性第23-24页
     ·单纯份额化本身是伪创新第24页
     ·市场运行效率不高,流动性呈现两极化第24页
     ·文交所信用体系面临危机第24-25页
     ·利益分配不合理第25-26页
4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研究第26-36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第26-27页
     ·基于所有权不等额拆分第26页
     ·基于收益权的项目运作第26-27页
     ·基于处置权的市场流动第27页
     ·基于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的共有权益拆分交易第27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交易流程分析第27-29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体系框架分析第29-33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平台结构设计第29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中资产包设计第29-30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中交易商的职责和定位第30页
     ·资产包产品的鉴定评估与鉴价机构建立第30-31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中的流动性调控第31-32页
     ·共有权益产品收益模式第32-33页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风险防范分析第33-36页
     ·政策方面第33-34页
     ·法律方面第34-35页
     ·市场方面第35-36页
5 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应用研究——以郑州文交所为案例第36-45页
   ·基于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郑州文交所经营结构分析第36-39页
     ·郑州文交所基本情况第36页
     ·股权结构分析第36-37页
     ·组织架构分析第37-39页
     ·部门职责第39页
   ·郑州文交所的共有权益拆分交易市场发展策略分析第39-43页
     ·郑州文交所的发展定位分析第39-40页
     ·业务范围分析第40-41页
     ·交易规则调整对策第41-42页
     ·资产包的增值业务开发暨市场拓展分析第42-43页
   ·基于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郑州文交所经营效益分析第43-45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43-44页
     ·社会效益分析第44-45页
6 基于共有权益拆分交易模式的文化产权市场发展策略研究第45-49页
   ·宏观政策发展策略第45-46页
     ·整体布局,促进有序发展第45页
     ·提高设立门槛,整合文化资源第45页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第45-46页
     ·鼓励创新,鼓励民资进入体系第46页
     ·建立统一的交易制度第46页
   ·文交所自身发展策略第46-49页
     ·定位与职能上要搞综合性第46-47页
     ·文化产业项目要创新第47页
     ·交易所信息透明度要继续提高第47-48页
     ·要树立品牌意识,优化交易环境第48-49页
7 结论第49-51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49页
   ·主要贡献第49-50页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D公司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
下一篇: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研究--以郑州市高危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