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缘由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选题的基本内容 | 第12-14页 |
·主要思想 | 第12-13页 |
·重点和难点 | 第13页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概述与理论支持 | 第14-20页 |
·农村留守少年的相关概述 | 第14-17页 |
·农村留守少年群体的形成 | 第14-15页 |
·农村留守少年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农村留守少年的主要特点 | 第16-17页 |
·农村留守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支持 | 第17-20页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 | 第18页 |
·心理学理论 | 第18-19页 |
·社会学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少年思想品德现状——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 | 第20-32页 |
·桐城市农村留守少年及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桐城市针对留守少年的关爱举措 | 第21页 |
·桐城市农村留守少年思想品德存在问题 | 第21-25页 |
·思想认识问题 | 第21-23页 |
·心理情绪问题 | 第23-24页 |
·行为失范问题 | 第24-25页 |
·桐城市农村留守少年思想品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32页 |
·家庭德育的缺位 | 第25-27页 |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27-28页 |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低效化 | 第28-30页 |
·自我教育的缺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改善农村留守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32-46页 |
·政府的管理是保障 | 第32-36页 |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关教育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子女城乡教育一体化 | 第32-33页 |
·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实现留守少年近距离上学目标 | 第33-34页 |
·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强化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力量 | 第34页 |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减少留守少年现象 | 第34-35页 |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农民工收入,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少年现象 | 第35-36页 |
·家庭的教育责任是关键 | 第36-37页 |
·父母责任:加强亲子沟通,培养留守少年的健康心态 | 第36-37页 |
·监护人责任: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 第37页 |
·学校的教育是重点 | 第37-41页 |
·建立留守少年管理制度,制度育人 | 第38页 |
·调整、充实德育教学内容,课程育人 | 第38-39页 |
·由重思维到重实践理念的转换,活动育人 | 第39-40页 |
·建设关爱留守少年的校园文化,文化育人 | 第40-41页 |
·社会的关爱责任是支撑 | 第41-43页 |
·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子女的体系 | 第41-42页 |
·大众传播媒体的正确引导 | 第42页 |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 第42-43页 |
·留守少年自我教育是依托 | 第43-46页 |
·培养农村留守少年自我教育意识 | 第43页 |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 第52-54页 |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