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传统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 第15-17页 |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第17-19页 |
·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19-22页 |
·DNA 疫苗 | 第22-25页 |
·反向遗传学弱毒苗 | 第25-27页 |
·其它疫苗 | 第27-2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RV aG 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6页 |
·材料 | 第29页 |
·病毒 | 第29-30页 |
·菌种与载体 | 第30页 |
·试剂盒与仪器 | 第30页 |
·引物设计 | 第30-32页 |
·病毒全基因组 RNA 的提取 | 第32-33页 |
·cDNA 的合成 | 第33页 |
·目的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33-34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34页 |
·PCR 产物与 pMD-18-T simple 载体连接 | 第34-3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页 |
·菌落的筛选与鉴定 | 第35页 |
·质粒 DNA 的小量制备 | 第35-36页 |
·质粒的鉴定 | 第36页 |
·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的测定 | 第36页 |
·序列比对与分析 | 第36页 |
·G 基因和 N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48页 |
·aG 毒株基因组扩增与基因组结构 | 第36-37页 |
·aG 毒株基因组末端扩增 | 第37页 |
·aG 毒株核苷酸特点 | 第37-39页 |
·aG 毒株结构蛋白结构特点 | 第39-42页 |
·aG 毒株 N 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42-44页 |
·aG 毒株 G 基因和 N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4-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狂犬病病毒 CVS-24 株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病毒 | 第51页 |
·菌种与载体 | 第51页 |
·试剂盒与仪器 | 第51页 |
·引物设计 | 第51-52页 |
·病毒全基因组 RNA 的提取 | 第52页 |
·cDNA 的合成 | 第52页 |
·目的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52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52-53页 |
·PCR 产物与 pMD18-T simple 载体连接 | 第5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53页 |
·菌落的筛选与鉴定 | 第53页 |
·质粒 DNA 的小量制备 | 第53页 |
·质粒的鉴定 | 第53页 |
·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的测定 | 第53页 |
·序列比对与分析 | 第53页 |
·G 蛋白与 N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62页 |
·CVS-24 毒株全基因组扩增与基因组结构 | 第53-54页 |
·基因组两端扩增 | 第54-59页 |
·G 蛋白和 N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9-62页 |
·讨论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RV aG 毒株全长 cDNA 的设计与构建 | 第63-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材料 | 第63页 |
·病毒总 RNA 的提取 | 第63页 |
·引物设计 | 第63-64页 |
·cDNA 的合成 | 第64-65页 |
·目的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65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65页 |
·PCR 产物与 pMD-18-T simple 载体连接 | 第6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65页 |
·菌落的筛选与鉴定 | 第65页 |
·质粒 DNA 的小量制备 | 第65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65-66页 |
·aG 毒株全长 cDNA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66-67页 |
·结果 | 第67-68页 |
·病毒全长基因组分段扩增结果 | 第67页 |
·克隆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67页 |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RV aG 株辅助质粒的设计与构建 | 第72-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材料 | 第72页 |
·病毒总 RNA 的提取 | 第72页 |
·引物设计 | 第72-73页 |
·cDNA 的合成 | 第73页 |
·目的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73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73页 |
·PCR 产物与 pMD-18-T simple 载体连接 | 第7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73页 |
·菌落的筛选与鉴定 | 第73页 |
·质粒 DNA 的小量制备 | 第73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73-74页 |
·aG 株辅助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74页 |
·结果 | 第74-76页 |
·各基因 PCR 扩增结果 | 第74-75页 |
·携带目的基因的 T 载体酶切验证 | 第75-76页 |
·表达 N、P、L 蛋白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RV aG 毒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初步建立 | 第78-84页 |
·材料 | 第78页 |
·细胞 | 第78页 |
·主要试剂 | 第78页 |
·方法 | 第78-80页 |
·包含有全长 cDNA 以及辅助质粒的细菌的大量培养 | 第78页 |
·无内毒素质粒提取 | 第78-79页 |
·转染细胞的准备 | 第79页 |
·转染拯救重组病毒 | 第79-80页 |
·拯救病毒的鉴定 | 第80页 |
·结果 | 第80-81页 |
·RT-PCR 检测结果 | 第81页 |
·重组病毒毒力检测 | 第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