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緒論 | 第10-18页 |
| 一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詞彙研究的回顧 | 第10-11页 |
| 二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心”族詞比較研究的意義 | 第11-14页 |
| 三 研究內容 | 第14-15页 |
| 四 語料說明 | 第15-16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心”族詞概況 | 第18-28页 |
| 第一節 《紅》《歧》《儒》“心”族詞的分佈 | 第18-24页 |
| 一 “心”與“心”族詞 | 第19-20页 |
| 二 “心”族詞的類別 | 第20-22页 |
| 三 《紅》《歧》《儒》“心”族詞的詞目及用例 | 第22-24页 |
| 第二節 《紅》《歧》《儒》“心”族詞的構成 | 第24-28页 |
| 一 書面語與口語詞 | 第24页 |
| 二 文言與白話 | 第24-26页 |
| 三 通語與方言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心”族詞共有成份分析 | 第28-44页 |
| 第一節 共有成份——現代漢語普通話“心”族詞的基礎 | 第28-35页 |
| 一 《紅》《歧》《儒》“心”族詞共有成份 | 第29-30页 |
| 二 現代漢語階段對應 3 個北方官話方言區“心”族詞共有成份 | 第30-33页 |
| 三 近代漢語階段與現代漢語階段皆有的“心”族詞共有成份 | 第33-35页 |
| 第二節 “心”族詞共有成份使用範圍的變化體現的規律 | 第35-44页 |
| 一 從近代漢語階段非共有成份到現代漢語階段共有成份的變化 | 第36-40页 |
| 二 從近代漢語階段共有成份到現代漢語階段非共有成份的變化 | 第40-43页 |
| 三 近代漢語階段未見用例到現代漢語階段共有成份的變化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心”族詞相異成份分析 | 第44-76页 |
| 第一節 《紅》《歧》《儒》“心”族詞中的方言成份 | 第44-66页 |
| 一 《紅樓夢》中的北京官話方言成份 | 第45-54页 |
| 二 《歧路燈》中的中原官話方言成份 | 第54-61页 |
| 三 《儒林外史》中的江淮官話方言成份 | 第61-66页 |
| 第二節 《紅》《歧》《儒》“心”族詞的方言差異 | 第66-76页 |
| 一 意義系統的差異 | 第66-68页 |
| 二 同義系統成份選擇的差異 | 第68-73页 |
| 三 構詞法的差異 | 第73-76页 |
| 結語 | 第76-78页 |
| 附錄 | 第78-96页 |
| 附表A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X”心結構 | 第78-82页 |
| 附表B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心“X”結構 | 第82-84页 |
| 附表C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三音節“心”族詞 | 第84-85页 |
| 附表D 當代語料“X心”結構 | 第85-88页 |
| 附表E 當代語料“心X”結構 | 第88-90页 |
| 附表F 當代語料三音節“心”族詞 | 第90-91页 |
| 附表G 《現代漢語常用詞表》雙音節、三音節“心”族詞 | 第91-96页 |
| 參考文獻 | 第96-102页 |
| 後記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