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以深圳文汇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初中生责任教育的含义 | 第10-16页 |
(一) 责任与责任感的含义 | 第10-11页 |
1、责任的含义 | 第10-11页 |
2、社会责任感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来自中西方责任教育研究的启迪 | 第11-15页 |
(三) 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二、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及其教育状况的研究 | 第16-31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调查了解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及教育现状 | 第16页 |
2、分析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 | 第16页 |
3、积极探讨培育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的策略方法 | 第16页 |
(二) 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 第16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16-30页 |
1、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查结果 | 第16-24页 |
2、学校责任教育的现状 | 第24-30页 |
(四) 总体结果 | 第30-31页 |
三、初中生责任感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 自我责任的迷失 | 第31页 |
(二) 公德行为失范 | 第31页 |
(三) 价值取向扭曲 | 第31-33页 |
四、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3-40页 |
(一) 社会因素 | 第33-34页 |
1、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 第33页 |
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33-34页 |
3、互联网的不良影响 | 第34页 |
4、传媒信息的负面影响 | 第34页 |
(二) 学校因素 | 第34-37页 |
1、教育导向对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弱化 | 第34-35页 |
2、教育内容忽视学生心理和实际生活 | 第35页 |
3、教育方法不尊重学生个体 | 第35-36页 |
4、考核方式不合理 | 第36页 |
5、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 第36-37页 |
6、学生群体的影响 | 第37页 |
7、教师的影响 | 第37页 |
(三) 家庭因素 | 第37-39页 |
1、很看重分数 | 第37-38页 |
2、溺爱子女,包办一切 | 第38页 |
3、攀比心理对孩子的影响 | 第38页 |
4、父母自身的影响 | 第38-39页 |
(四) 学生因素 | 第39-40页 |
1、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 第39页 |
2、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 | 第39-40页 |
五、关于学校加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建议 | 第40-49页 |
(一) 真正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 第40-41页 |
(二) 具体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1、全方位渗透责任教育 | 第41-42页 |
2、营造集体氛围 | 第42-43页 |
3、尊重学生主体 | 第43-44页 |
4、课堂授课方式多元化 | 第44页 |
5、社会实践 | 第44-45页 |
6、法制教育 | 第45页 |
7、利用三位一体的影响 | 第45-46页 |
8、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 | 第46-47页 |
9、注重隐蔽教育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