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导论 | 第14-20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8-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舞弊成因及财务舞弊的特征 | 第20-25页 |
·舞弊识别方法与技术 | 第25-28页 |
3 舞弊成因分析 | 第28-35页 |
·舞弊的含义及分类 | 第28-30页 |
·舞弊的含义 | 第28-29页 |
·舞弊的种类 | 第29-30页 |
·舞弊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30-35页 |
·冰山理论 | 第30-31页 |
·三角理论 | 第31-33页 |
·GONE理论 | 第33-34页 |
·风险因子理论 | 第34-35页 |
4 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舞弊的特征及后果 | 第35-45页 |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背景、成因及特征 | 第35-38页 |
·金融危机的背景及其成因 | 第35-36页 |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时代特征 | 第36-38页 |
·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舞弊成因 | 第38-40页 |
·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舞弊特征 | 第40-42页 |
·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舞弊的影响结果 | 第42-45页 |
·财务舞弊对企业的影响 | 第42-43页 |
·财务舞弊对社会的影响 | 第43-44页 |
·财务舞弊对国家的影响 | 第44-45页 |
5 财务舞弊审计与识别方法 | 第45-59页 |
·舞弊审计的特征 | 第45-49页 |
·舞弊审计的含义 | 第45页 |
·舞弊审计的分类 | 第45-47页 |
·舞弊审计的特征 | 第47-49页 |
·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 | 第49-54页 |
·分析性复核 | 第49-51页 |
·资产质量分析法 | 第51-52页 |
·函证 | 第52-53页 |
·存货监盘 | 第53-54页 |
·后金融危机时期财务舞弊审计策略 | 第54-59页 |
·内部审计策略 | 第55-56页 |
·外部审计策略 | 第56-59页 |
6 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舞弊的分析——以尚德电力为例 | 第59-70页 |
·案例简介 | 第59-60页 |
·尚德电力所处的环境分析 | 第60-61页 |
·寻找和发现尚德电力的舞弊——运用“红旗”标志法 | 第61-66页 |
·舞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 第66-70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