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22-25页 |
| ·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27-37页 |
| ·复杂系统理论 | 第27-30页 |
|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城市研究 | 第30-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7页 |
| 第三章 北京市“城中村”的形成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37-64页 |
| ·北京市“城中村”的形成与发展 | 第37-46页 |
| ·北京市“城中村”的现状 | 第46-54页 |
| ·“城中村”问题的系统思考 | 第54-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四章 “城中村”的复杂系统学解析 | 第64-83页 |
| ·“城中村”的复杂性 | 第64-68页 |
| ·“城中村”的主体及七个基本点 | 第68-77页 |
| ·CAS理论的基本模型及“城中村”的建模思路 | 第77-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北京城市复杂系统下“城中村”系统的解构 | 第83-99页 |
| ·积木块1:城市规划子系统 | 第83-88页 |
| ·积木块2:流动人口子系统 | 第88-92页 |
| ·积木块3:村庄发展子系统 | 第92-94页 |
| ·积木块4:政府治理子系统 | 第94-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六章 北京市“城中村”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99-131页 |
| ·北京市“城中村”问题的系统分析 | 第99-104页 |
| ·“城中村”发展动力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 | 第104-111页 |
| ·北京市“城中村”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流率基本入树法 | 第111-120页 |
| ·北京市“城中村”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120-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第七章 “城中村”发展的政策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31-139页 |
| ·“城中村”拆除的政策效果模拟 | 第131-133页 |
| ·政府以廉租房替代“城中村”的政策效果模拟 | 第133-136页 |
| ·以规划手段控制“城中村”发展的政策效果模拟 | 第136-1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39-143页 |
| ·主要结论 | 第139-141页 |
| ·政策建议 | 第141-142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42-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