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自动变速器的简介 | 第11-15页 |
·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 第11-13页 |
·AMT 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13-15页 |
·AMT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AMT 的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AMT 离合器自动执行机构研究 | 第18-32页 |
·离合器结构与功能 | 第18-20页 |
·离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离合器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 第19-20页 |
·离合器特性分析 | 第20-25页 |
·离合器的负荷特性和分离特性 | 第20-23页 |
·离合器的扭矩特性 | 第23-25页 |
·AMT 离合器自动执行机构的设计 | 第25-30页 |
·离合器执行机构概述 | 第25页 |
·AMT 离合器执行机构设计 | 第25-27页 |
·执行机构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AMT 离合器起步结合控制策略 | 第32-50页 |
·起步过程离合器接合分析 | 第32-33页 |
·起步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33-35页 |
·起步过程离合器动力学分析 | 第33-34页 |
·车辆起步受力分析 | 第34-35页 |
·AMT 车辆起步性能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起步冲击度 | 第35-36页 |
·起步滑磨功 | 第36页 |
·起步过程离合器结合控制策略 | 第36-40页 |
·起步过程总体控制方法的制定 | 第36-37页 |
·起步控制参数 | 第37-39页 |
·起步过程离合器最大结合速度 | 第39-40页 |
·起步过程离合器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0-48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41-43页 |
·驾驶员起步意图的实现 | 第43-45页 |
·离合器结合速度控制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起步过程发动机转速控制策略研究 | 第50-60页 |
·起步过程发动机转速控制原则 | 第50-51页 |
·发动机的特性研究与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发动机特性研究 | 第51页 |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发动机转速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54-58页 |
·发动机目标转速的确定 | 第55页 |
·发动机转速模糊控制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AMT 离合器整车动力学控制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第60-76页 |
·仿真软件SimDriveline 介绍 | 第60-61页 |
·基于Simdriveline 的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61-67页 |
·发动机模型 | 第61-62页 |
·离合器模型 | 第62-63页 |
·变速器模型 | 第63-64页 |
·轮胎模型和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 第64-66页 |
·AMT整车动力学模型的 | 第66-67页 |
·AMT 离合器起步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67-70页 |
·离合器结合速度判断模型 | 第67-69页 |
·冲击度与滑磨功计算模型 | 第69-70页 |
·AMT 离合器起步过程整车动力学控制模型 | 第70页 |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30%油门开度的起步仿真 | 第71-72页 |
·60%油门开度下起步仿真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AMT 综合性能试验台的设计 | 第76-82页 |
·驱动装置 | 第76页 |
·加载装置 | 第76-78页 |
·测量装置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