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5页 |
(三)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及转型的必然性 | 第17-24页 |
(一) 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 第17-20页 |
1.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 第17-18页 |
2.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及分类 | 第18-20页 |
(二)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点及面临的困境 | 第20-22页 |
1. 对煤炭及煤炭产业的高度依赖性 | 第20页 |
2. 产业结构单一 | 第20页 |
3. 城市经济的衰落 | 第20-21页 |
4. 城市环境的恶化 | 第21页 |
5. 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21-22页 |
(三)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 第22-24页 |
1. 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2页 |
2.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 第22-23页 |
3. 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变的必然 | 第23-24页 |
二、 枣庄城市的变迁与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 第24-38页 |
(一) 枣庄城市的演变及煤炭工业的发展 | 第24-30页 |
1. 枣庄城市的由来及演变 | 第24-26页 |
2. 1880 年以来枣庄采煤工业的发展 | 第26-30页 |
(二) 枣庄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 第30-34页 |
1. 煤炭资源枯竭,“煤炭开采寿命”迫在眉睫 | 第30页 |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0-31页 |
3. 枣庄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 第31-33页 |
4.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 | 第33页 |
5. 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严重 | 第33-34页 |
(三) 枣庄城市转型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1. 便捷的交通为城市转型提供了便利 | 第34-35页 |
2. 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 第35-36页 |
3.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 第36页 |
4. 政策的支持是城市转型的重要保障 | 第36-38页 |
三、 枣庄城市的转型模式 | 第38-53页 |
(一) 枣庄的产业转型的途径 | 第38-44页 |
1. 以煤化工为龙头带动产业转型 | 第38-39页 |
2. 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替代产业 | 第39-40页 |
3. 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 第40-43页 |
4. 开辟工业旅游,展现历史底蕴 | 第43-44页 |
(二) 台儿庄古城重建推动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历史与转型的完美结合 | 第44-47页 |
1. 尊重历史,台儿庄古城的重建起源 | 第44-45页 |
2. 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带动枣庄文化旅游的发展 | 第45-47页 |
(三) 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城市面貌 | 第47-53页 |
1. 老城做新,新城做靓 | 第47-49页 |
2. 大力推进同城化步伐 | 第49-51页 |
3. 打造城市“煤标”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