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2章 工会视角下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合作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 ·工会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 ·马克思主义学派 | 第12页 |
| ·产业民主理论学派 | 第12页 |
| ·多元论学派 | 第12-13页 |
| ·激进学派 | 第13页 |
| ·合作主义学派 | 第13页 |
| ·劳动关系理论综述 | 第13-15页 |
| ·启蒙阶段 | 第13页 |
| ·发展阶段 | 第13-14页 |
| ·成熟阶段 | 第14-15页 |
| ·劳动关系合作理论综述 | 第15-16页 |
| ·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的联系 | 第16-18页 |
| 第3章 西方发达国家工会组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 第18-22页 |
| ·西方发达国家工会组织概览 | 第18-19页 |
| ·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 ·主要特点 | 第19页 |
| ·基本职责 | 第19页 |
| ·西方工会组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 | 第19-22页 |
| ·政治层面 | 第19-20页 |
| ·经济层面 | 第20页 |
| ·社会层面 | 第20页 |
| ·法律层面 | 第20-22页 |
| 第4章 我国工会组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 第22-28页 |
| ·我国工会组织概览 | 第22-23页 |
| ·组织机构 | 第22页 |
| ·主要特点 | 第22-23页 |
| ·基本职能 | 第23页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组织的发展 | 第23-24页 |
| ·我国工会组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 | 第24-26页 |
| ·维护职能 | 第24-25页 |
| ·建设职能 | 第25页 |
| ·参与职能 | 第25页 |
| ·教育职能 | 第25-26页 |
| ·企业工会组织简介 | 第26-28页 |
| ·企业工会组织的性质 | 第26页 |
| ·企业工会组织的地位 | 第26页 |
| ·企业工会的作用 | 第26-27页 |
| ·企业工会组织的特点 | 第27-28页 |
| 第5章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42页 |
|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 | 第28-29页 |
| ·企业劳动关系清晰化 | 第28页 |
| ·企业劳动关系市场化 | 第28-29页 |
| ·企业劳动关系契约化 | 第29页 |
| ·企业劳动关系法制化 | 第29页 |
|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 ·现实状况 | 第29-31页 |
| ·存在问题 | 第31-34页 |
| ·影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合作的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4-35页 |
| ·劳动力结构失衡 | 第35-36页 |
| ·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差异化 | 第36页 |
| ·劳动者自身素质不高 | 第36-37页 |
| ·企业工会职能的缺失 | 第37-42页 |
| 第6章 我国企业工会促进劳动关系合作的若干思考 | 第42-48页 |
| ·企业工会去行政化,恢复独立性 | 第42-43页 |
| ·企业工会自身的建设 | 第43-45页 |
| ·建立企业工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43页 |
| ·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 | 第43-44页 |
| ·改善企业工会经费制度 | 第44-45页 |
| ·帮助劳动者增强维权意识 | 第45页 |
| ·发挥企业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功效 | 第45-46页 |
|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46-48页 |
|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第46页 |
| ·明确工会维权的法律责任体系 | 第46-48页 |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