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7页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液压重型平板车转向系统分析研究 | 第20-34页 |
·单轮驱动转向系统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分析 | 第20-24页 |
·单轮驱动转向的结构形式形式 | 第20-21页 |
·单轮驱动转向系统各转向模式的具体实现 | 第21-23页 |
·单轮驱动转向系统的特点分析 | 第23-24页 |
·拉杆转盘式转向系统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分析 | 第24-27页 |
·拉杆转盘式转向系统的布置形式 | 第24-26页 |
·拉杆转盘式转向系统各转向模式的具体实现 | 第26-27页 |
·拉杆式转向系统的特点分析单轮驱动转向系统的特点分析 | 第27页 |
·国内典型转向系统的布置问题分析 | 第27-30页 |
·转向系统的设计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基本转向理论分析 | 第30页 |
·多轴转向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新型转向机构总体方案的研究确定 | 第32-34页 |
第3章 新型转向机构的原理分析及原型研究 | 第34-45页 |
·新型转向机构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新型转向机构的原型研究 | 第36-39页 |
·新型转向机构仿真分析验证 | 第39-41页 |
·新型转向机构的尺寸参数影响分析 | 第41-45页 |
·齿轮安装位置的影响 | 第42-43页 |
·齿轮参数对转角的影响 | 第43-45页 |
第4章 典型车辆新型转向机构的研究开发与仿真分析 | 第45-57页 |
·基于整车的转向机构设计 | 第45-47页 |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部件运动关系的分析 | 第47-48页 |
·设计参数的选取 | 第48-49页 |
·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零部件的建模 | 第49-51页 |
·转向系统整体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51-5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转角误差在ADAMS中的实现 | 第53-54页 |
·初始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第5章 新型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数字平台的扩展 | 第57-65页 |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7-60页 |
·优化设计在ADAMS中的实现 | 第60-62页 |
·数字平台的扩展 | 第62-65页 |
·数字平台的要求 | 第62-63页 |
·数字平台的功能模块分析 | 第63-64页 |
·数字平台的扩展及应用 | 第64-65页 |
第6章 转向协调装置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65-72页 |
·转向阻力的分析 | 第65-66页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66-70页 |
·转向杆系受力特征分析 | 第6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约束的处理 | 第68-69页 |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 第69-70页 |
·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研究总结 | 第72-73页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