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情况简介 | 第10-11页 |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介绍 | 第11-14页 |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11-13页 |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简介 | 第13-14页 |
·改性海泡石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海泡石的性质 | 第14-18页 |
·海泡石改性方法简介 | 第18-20页 |
·改性海泡石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磁改性海泡石的特性分析 | 第23-33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3-26页 |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磁改性海泡石的表面零电荷点 | 第26-27页 |
·磁改性海泡石的表面形态 | 第27-29页 |
·磁改性海泡石的比表面积及孔特性 | 第29-30页 |
·磁改性海泡石的基团分析 | 第30-31页 |
·磁改性海泡石的物质成分分析 | 第31页 |
·磁改性海泡石的磁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Cu~(2+) 、Pb~(2+) 、Cd~(2+) 在单一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33-64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3-36页 |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33-34页 |
·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u~(2+) 、Pb~(2+) 、Cd~(2+) 的影响因素 | 第36-48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u~(2+) 的影响因素 | 第36-40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Pb~(2+) 的影响因素 | 第40-44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d~(2+) 的影响因素 | 第44-48页 |
·Cu~(2+) 、Pb~(2+) 、Cd~(2+) 在单一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动力学 | 第48-56页 |
·吸附动力学的相关理论 | 第48页 |
·动力学模型相关公式 | 第48-50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u~(2+) 的动力学分析 | 第50-52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Pb~(2+) 的动力学分析 | 第52-54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d~(2+) 的动力学分析 | 第54-56页 |
·Cu~(2+) 、Pb~(2+) 、Cd~(2+) 在单一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等温式 | 第56-61页 |
·吸附等温式的相关理论 | 第56-57页 |
·磁改性海泡石对 Cu~(2+) 的吸附等温式拟合 | 第57-58页 |
·磁改性海泡石对 Pb~(2+) 的吸附等温式拟合 | 第58-59页 |
·磁改性海泡石对 Cd~(2+) 的吸附等温式拟合 | 第59-61页 |
·Cu~(2+) 、Pb~(2+) 、Cd~(2+) 在单一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61-63页 |
·吸附热力学理论分析 | 第61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u~(2+) 的热力学分析 | 第61-62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Pb~(2+) 的热力学分析 | 第62页 |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d~(2+) 的热力学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Cu~(2+) 、Pb~(2+) 、Cd~(2+) 在复合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64-72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4-66页 |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64页 |
·Cu~(2+) 、Pb~(2+) 、Cd~(2+) 在复合重金属体系中吸附热力学的实验方法 | 第64页 |
·Cu~(2+) 、Pb~(2+) 、Cd~(2+) 在复合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动力学的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模拟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Cu~(2+) 、Pb~(2+) 、Cd~(2+) 在复合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热力学特征 | 第66-69页 |
·Cu~(2+) 、Pb~(2+) 、Cd~(2+) 在复合重金属体系中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磁改性海泡石吸附 Cu~(2+) 、Pb~(2+) 、Cd~(2+) 的机理探讨 | 第72-76页 |
·吸附前后 XRD 谱图的比较分析 | 第72-73页 |
·吸附前后 FTIR 谱图的比较分析 | 第73-74页 |
·吸附 Cu~(2+) 、Pb~(2+) 、Cd~(2+) 的机理探讨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76-78页 |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创新点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