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盐渍地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盐渍地微波遥感监测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主要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雷达遥感基本原理 | 第22-34页 |
·电磁波的传播 | 第23-24页 |
·雷达遥感的基本过程 | 第24页 |
·雷达方程和雷达后向散射系数 | 第24-27页 |
·雷达方程 | 第24-26页 |
·雷达后向散射系数 | 第26-27页 |
·雷达系统参数 | 第27-31页 |
·波段或频率 | 第28-29页 |
·极化方式 | 第29-30页 |
·入射角 | 第30-31页 |
·视向 | 第31页 |
·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 | 第31-33页 |
·雷达分辨率 | 第31-32页 |
·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裸露地表微波散射特性研究 | 第34-58页 |
·地表参数 | 第34-45页 |
·土壤水分 | 第34-35页 |
·土壤介电常数 | 第35-38页 |
·干土的介电常数 | 第36页 |
·湿土的介电常数 | 第36-37页 |
·盐渍土的介电常数 | 第37-38页 |
·地表粗糙度 | 第38-45页 |
·粗糙表面的散射 | 第45-46页 |
·裸露地表的微波散射模型 | 第46-56页 |
·理论模型 | 第47-53页 |
·几何光学模型(GOM) | 第47页 |
·物理光学模型(POM) | 第47-48页 |
·小扰动模型(SPM) | 第48-49页 |
·高级积分方程模型(AIEM) | 第49-53页 |
·经验、半经验模型 | 第53-56页 |
·经验模型 | 第53页 |
·Oh 模型 | 第53-54页 |
·Dubois 模型 | 第54-55页 |
·Shi 模型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提取及特征统计 | 第58-86页 |
·RADARSAT-2 成像系统介绍 | 第58-59页 |
·RADARSAT-2 系统组成 | 第58页 |
·RADARSAT-2 性能参数 | 第58-59页 |
·RADARSAT-2 影像处理 | 第59-68页 |
·RADARSAT-2 辐射校正 | 第59-63页 |
·辐射定标原理 | 第60-61页 |
·RADARSAT-2 辐射校正方法 | 第61-63页 |
·SAR 影像几何校正 | 第63-68页 |
·斜距与地距显示 | 第63-64页 |
·几何校正 | 第64-68页 |
·数据描述及预处理 | 第68-74页 |
·数据描述 | 第68-70页 |
·数据格式 | 第68页 |
·产品介绍 | 第68-70页 |
·试验区雷达参数介绍 | 第70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70-74页 |
·数据导入 | 第70-71页 |
·辐射定标 | 第71-72页 |
·几何校正 | 第72-73页 |
·影像配准 | 第73页 |
·影像滤波 | 第73-74页 |
·雷达影像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特征统计 | 第74-80页 |
·不同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特征统计 | 第74-76页 |
·不同程度盐渍地后向散射系数特征统计 | 第76-80页 |
·不同地物极化特征及成因 | 第80-85页 |
·植被 | 第80-81页 |
·水体 | 第81-83页 |
·建筑物 | 第83-84页 |
·盐渍地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盐渍地地表的土壤水分估算模型及方法 | 第86-107页 |
·AIEM 模型模拟盐渍地地表后向散射 | 第86-95页 |
·介电常数模型 | 第86-87页 |
·AIEM 数据模型 | 第87-95页 |
·后向散射系数对雷达入射角的依赖关系 | 第88-93页 |
·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 第93-95页 |
·地表粗糙度的反演 | 第95-100页 |
·土壤含水量的反演 | 第100-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在新疆渭库绿洲的应用 | 第107-122页 |
·研究区及野外考察 | 第107-11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07-109页 |
·研究区概述 | 第107页 |
·地理位置 | 第107-108页 |
·地形地貌 | 第108页 |
·气候及水文状况 | 第108-109页 |
·土壤盐渍化现状 | 第109页 |
·野外考察 | 第109-113页 |
·典型研究区选定 | 第109-110页 |
·野外实测数据测量 | 第110-111页 |
·各样点情况概述 | 第111-113页 |
·地表粗糙度和土壤含水量反演 | 第113-121页 |
·地表粗糙度反演 | 第113-115页 |
·土壤含水量反演 | 第115-118页 |
·精度评价 | 第118-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22-125页 |
·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 第122-123页 |
·创新之处 | 第123页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