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土壤有机质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土壤有机质与 pH值的关系 | 第15-16页 |
·土壤有机质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 第16-17页 |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生态系统要素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 第18-19页 |
·多元线性回归 | 第19-20页 |
·局部回归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4页 |
·野外采样实验设计 | 第24页 |
·采样指标测试与分析 | 第24-2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数据处理软件 | 第27-28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2章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 | 第29-56页 |
·土壤有机质及其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 第29-35页 |
·方差分析模型 | 第29-30页 |
·参数估计 | 第30-31页 |
·假设检验 | 第31-33页 |
·多重比较 | 第33-34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 第35-44页 |
·半方差函数和克里金模型 | 第35-40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分析 | 第40-44页 |
·土壤有机质垂直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 第44-54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空间相关性测度方法 | 第44-45页 |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模型 | 第45-47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47-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响应关系的线性分析及模型诊断 | 第56-95页 |
·线性回归模型 | 第56-60页 |
·回归模型及其矩阵表示 | 第56-58页 |
·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 第58-59页 |
·线性回归模型统计推断 | 第59-60页 |
·模型残差的局部回归诊断方法 | 第60-65页 |
·非参数局部常数和局部线性回归模型 | 第61-64页 |
·模型残差趋势性和非线性的局部诊断方法 | 第64-65页 |
·模型残差空间相关性诊断 | 第65-68页 |
·空间相关性全局与局部统计量 | 第65-68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68-77页 |
·土壤因子对有机质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与检验 | 第68-70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回归残差分析 | 第70-77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响应关系的空间展开模型 | 第77-93页 |
·空间展开模型 | 第77-78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因子对有机质影响的空间展开模型 | 第78-79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展开模型估计与检验 | 第79-85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展开模型残差分析 | 第85-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第4章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响应关系的非线性分析 | 第95-112页 |
·可加模型 | 第95-96页 |
·可加模型的估计 | 第96-97页 |
·Backfitting 算法 | 第96-97页 |
·可加模型的统计推断 | 第97-98页 |
·置信带和标准误差估计 | 第97-98页 |
·可加模型的假设检验 | 第98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因子对有机质影响的可加模型 | 第98-110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可加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 第99-103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可加模型的残差分析 | 第103-110页 |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5章 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响应关系的空间非平稳性分析 | 第112-133页 |
·空间变系数模型 | 第112页 |
·空间变系数模型的局部线性地理加权拟合方法 | 第112-115页 |
·空间变系数模型局部线性地理加权估计 | 第113-115页 |
·空间变系数模型的统计推断 | 第115-117页 |
·回归关系的空间非平稳性检验 | 第115-116页 |
·回归系数空间变异的显著性检验 | 第116-117页 |
·艾比湖流域土壤因子对有机质影响的空间变系数模型 | 第117-131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空间变系数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 第117-122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因子空间变系数模型的残差分析 | 第122-131页 |
·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8页 |
·主要结论 | 第133-137页 |
·研究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