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蒙塔古叔叔的恐怖故事集》(节选)翻译任务概述 | 第12-15页 |
1.1 作者简介 | 第12页 |
1.2 本书内容简介 | 第12-13页 |
1.3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以及本书的文体特征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翻译过程介绍 | 第15-17页 |
2.1 译前准备阶段 | 第15页 |
2.2 翻译实践阶段 | 第15-16页 |
2.3 译后反思阶段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概述及应用 | 第17-20页 |
3.1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3.1.1 对源文本的信赖 | 第17-18页 |
3.1.2 对源文本的侵入 | 第18页 |
3.1.3 对源文本的吸收 | 第18页 |
3.1.4 对源文本的补偿 | 第18-19页 |
3.2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在本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在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案例分析 | 第20-40页 |
4.1 从词汇层面分析对源文本的信赖和侵入 | 第20-26页 |
4.1.1 名词的翻译分析 | 第20-22页 |
4.1.2 动作词语的翻译分析 | 第22-24页 |
4.1.3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 | 第24-26页 |
4.2 从句子层面分析对源文本的吸收 | 第26-33页 |
4.2.1 人物对话的翻译分析 | 第26-31页 |
4.2.2 长难句的翻译分析 | 第31-33页 |
4.3 从修辞层面分析对源文本的补偿 | 第33-40页 |
4.3.1 对明喻与暗喻的翻译分析 | 第34-36页 |
4.3.2 对拟人的翻译分析 | 第36-38页 |
4.3.3 对夸张的翻译分析 | 第38-40页 |
总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附录1 译文 | 第44-67页 |
附录2 原文 | 第67-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