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来源 | 第14-15页 |
·形态和生理特点 | 第15-19页 |
·遗传机理 | 第19页 |
·选育方法 | 第19-20页 |
·应用(品种) | 第20页 |
·前景展望 | 第20-21页 |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辣椒育种上的应用 | 第21-28页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21-24页 |
·分子标记在辣椒育种上的应用 | 第24-25页 |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25-26页 |
·基因组比较 | 第26-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试验设计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9-30页 |
第2章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分析 | 第30-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分离群体育性调查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调查结果 | 第30-32页 |
·分离群体育性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3章 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主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发 | 第37-61页 |
·材料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引物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52页 |
·模板D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9-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模板DNA的制备 | 第52-53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53-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DNA质量对试验的影响 | 第59页 |
·几种分子标记的比较 | 第59页 |
·建池筛选的优越性 | 第59-61页 |
第4章 利用基因组比较的方法开发分子标记的初步探讨 | 第61-67页 |
·与已知的Rf基因同源的辣椒EST序列分析 | 第61-63页 |
·材料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与番茄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 | 第63-64页 |
·材料 | 第63页 |
·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4页 |
·SCAR-CRF标记序列的比较定位 | 第64-66页 |
·材料 | 第64页 |
·方法 | 第64-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