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属植物叶形标准化参数研究及标准叶形自动拟合软件系统开发
|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1页 |
| ·研究物种 | 第11页 |
| ·叶形参数 | 第11-14页 |
| ·纵横轴比 | 第12页 |
| ·矩形度 | 第12页 |
| ·面积凹凸比 | 第12页 |
| ·周长凹凸比 | 第12页 |
| ·球状性 | 第12-13页 |
| ·圆形度 | 第13页 |
| ·偏心率 | 第13页 |
| ·形状参数 | 第13-14页 |
| ·叶形图像处理技术 | 第14-15页 |
| ·特征提取方法 | 第15-17页 |
| ·一般方法及过程 | 第15-16页 |
| ·具体方法 | 第16-17页 |
| ·其他相关技术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3页 |
| ·标准叶形特征参数获取 | 第21-28页 |
| ·研究区概括 | 第21-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主要工具及软件 | 第22页 |
| ·工具 | 第22页 |
| ·软件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 ·取样 | 第22-23页 |
| ·图像获取 | 第23页 |
| ·图片预处理及预分析 | 第23-28页 |
| ·最佳取样方法选取 | 第28页 |
| ·叶形拟合软件系统开发 | 第28-33页 |
| ·开发背景 | 第28-29页 |
| ·应用原理 | 第29-32页 |
| ·灰度化原理 | 第29-30页 |
| ·图像平滑原理 | 第30页 |
| ·值化原理 | 第30-31页 |
| ·Canny边缘检测原理 | 第31-32页 |
| ·拟合原则 | 第32页 |
| ·操作步骤 | 第32-3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65页 |
| ·叶形特征参数计算结果 | 第33-34页 |
| ·不同时间数据差异性分析 | 第34-35页 |
| ·不同取样月份数据可靠性分析 | 第35-39页 |
| ·标准叶形特征参数 | 第39-55页 |
| ·槲树的叶形特征参数 | 第39-42页 |
| ·数据分布检验及指标选定 | 第39-41页 |
| ·标准叶形特征参数结果 | 第41-42页 |
| ·麻栎的叶形特征参数 | 第42-44页 |
| ·数据分布检验及指标选定 | 第42-43页 |
| ·标准叶形特征参数结果 | 第43-44页 |
| ·短柄枹的叶形特征参数 | 第44-47页 |
| ·数据分布及指标选定 | 第44-45页 |
| ·标准叶形特征参数结果 | 第45-47页 |
| ·枹栎的叶形特征参数 | 第47-50页 |
| ·参数布局及指标选定 | 第47-48页 |
| ·枹栎标准叶形特征参数结果 | 第48-50页 |
| ·栓皮栎的叶形特征参数 | 第50-53页 |
| ·数据分布检验及指标选定 | 第50-51页 |
| ·栓皮栎标准叶形特征参数结果 | 第51-53页 |
| ·蒙古栎的叶形特征参数 | 第53-55页 |
| ·数据分布检验及指标选定 | 第53-54页 |
| ·标准叶形特征参数结果 | 第54-55页 |
| ·取样方法比较 | 第55-60页 |
| ·取样方法划分 | 第55-56页 |
| ·比对结果 | 第56-59页 |
|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 ·叶形拟合软件系统 | 第60-65页 |
| ·槲树 | 第60-61页 |
| ·麻栎 | 第61-62页 |
| ·枹栎 | 第62-63页 |
| ·短柄枹 | 第63页 |
| ·栓皮栎 | 第63-64页 |
| ·蒙古栎 | 第64页 |
| ·各标准叶形图像几何特征参数比对 | 第64-65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5-70页 |
| ·结论 | 第65-68页 |
| ·数据差异性分析 | 第65-66页 |
| ·数据可靠性检验 | 第66页 |
| ·标准叶形特征参数 | 第66-67页 |
| ·最佳取样方法 | 第67页 |
| ·标准叶形拟合系统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 l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