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5-34页 |
·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 第15-16页 |
·磷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 第15页 |
·磷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 第15-16页 |
·土壤速效磷供应状态 | 第16页 |
·磷在土壤中难以被利用 | 第16页 |
·磷肥的使用 | 第16页 |
·植物耐低磷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加强外源有效磷的吸收 | 第17-19页 |
·植物根系形态学变化 | 第17-18页 |
·酸性磷酸酶的诱导产生 | 第18页 |
·根系有机酸的诱导和分泌 | 第18页 |
·磷转运体的诱导产生 | 第18-19页 |
·植物调整代谢反应以加强磷循环利用 | 第19-20页 |
·细胞呼吸途径的调节 | 第19-20页 |
·低磷胁迫对糖酵解的影响 | 第19页 |
·低磷胁迫对线粒体呼吸的影响 | 第19-20页 |
·低磷胁迫下膜脂成分的变化 | 第20页 |
·低磷下淀粉的积累 | 第20页 |
·磷的再分配与磷稳态的保持 | 第20-21页 |
·植物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 | 第21-23页 |
·磷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3-28页 |
·磷营养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23-27页 |
·低磷胁迫对卡尔文循环的酶及RuBP再生的影响 | 第23-24页 |
·低磷胁迫对同化力生成的影响 | 第24页 |
·低磷对叶片光合电子传递及光能转换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低磷对光合作用同化物的运输及分配的影响 | 第25-27页 |
·低磷条件下植物光抑制与保护机制 | 第27-28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 | 第28-33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植物生物胁迫蛋白组学研究 | 第28-29页 |
·植物非生物胁迫蛋白组学 | 第29-31页 |
·磷胁迫蛋白质组学 | 第31页 |
·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低磷胁迫下自交系99038-2P-319和齐319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 | 第34-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植株生物量、总磷含量、叶片无机磷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叶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H_2O_2含量、SOD、APX活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氧自由基(O_2~-)产生速率的检测 | 第35页 |
·H_2O_2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SOD、APX活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叶片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36页 |
·ATP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玉米自交系99038-2P-319与齐319磷营养特征 | 第37-38页 |
·低磷胁迫对99038-2P-319与齐319生长的影响 | 第37页 |
·低磷胁迫对99038-2P-319与齐319植株磷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自交系99038-2P-319与齐319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8-44页 |
·低磷胁迫对99038-2P-319与齐319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自交系99038-2P-319与齐319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9-40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99038-2P-319与齐319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自交系99038-2P-319与齐319 PSⅡ光能分配的影响 | 第41-42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自交系99038-2P-319与齐319叶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H_2_O2含量及SOD,APX活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自交系99038-2P-319与齐319叶片ATP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第三部分 低磷胁迫下齐319与99038-2P-319叶片比较蛋白组学的研究 | 第49-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5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5页 |
·叶片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蛋白质定量分析 | 第50页 |
·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 第50-53页 |
·水化与等电聚焦 | 第50-51页 |
·胶条的平衡 | 第51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1-52页 |
·凝胶染色 | 第52页 |
·图像的获得与分析 | 第52-53页 |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 第53-55页 |
·蛋白点的酶解制样 | 第53-54页 |
·肽指纹图谱的获得 | 第54页 |
·蛋白数据库的搜索鉴定 | 第54-55页 |
·质谱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77页 |
·叶片比较蛋白组学的双向电泳分析 | 第55-56页 |
·叶片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分析 | 第56-76页 |
·低磷影响了玉米的光合作用 | 第66-70页 |
·不同磷效率自交系间卡尔文循环相关的酶表达的差异 | 第66-67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叶片CO_2的吸收影响的差异 | 第67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含量的差异 | 第67-68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叶片叶绿体中同化物的分配的差异 | 第68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叶片卡尔文循环中RuBP再生的差异 | 第68-69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类囊体中的几种蛋白的表达差异 | 第69-70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生物膜膜脂成分的差异 | 第70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差异 | 第70-71页 |
·糖酵解途径 | 第70-71页 |
·三羧酸循环 | 第71页 |
·ATP合成 | 第71页 |
·磷酸戊糖途径 | 第71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液泡ATPase的表达差异 | 第71-73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分子伴侣蛋白及抗性蛋白表达的差异 | 第73-74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相关酶的差异 | 第74-75页 |
·不同磷效率玉米一些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及蛋白降解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 | 第75-76页 |
·调控相关蛋白的差异 | 第75页 |
·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的差异 | 第75页 |
·蛋白降解相关蛋白的差异 | 第75-76页 |
·DNA合成、修复相关蛋白 | 第76页 |
·其它 | 第76页 |
·质谱鉴定蛋白的功能分类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81页 |
·比较蛋白组学分析揭示了不同低磷耐受性玉米叶片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的差异性涉及多条代谢途径 | 第77-80页 |
·比较蛋白组学研究表明自交系99038-2P-319在低磷胁迫下具有高的光合作用可能与多条代谢途径相关 | 第78-79页 |
·膜脂成分的改变和液泡ATPase的加强是自交系99038-2P-319的叶提高磷利用效率的重要特征 | 第79页 |
·99038-2P-319与齐319相比在能量代谢、分子伴侣,有关蛋白质合成、降解的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性 | 第79-80页 |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出不同低磷耐受性的玉米的根系与叶片的耐低磷机制的异同点 | 第80-81页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