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选题意义第13-14页
   ·选题依据第14-16页
   ·研究思路第16-17页
   ·研究框架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创新点第18-19页
2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与信念教育的价值第19-25页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第19-21页
     ·开设马列哲学课程第19页
     ·编写中国化大众化的哲学教材第19-20页
     ·组织哲学研究会第20页
     ·帮助学员运用辩证唯物论观点认识现实问题第20-21页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第21-22页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第21页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途径第21-22页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意义第22页
   ·坚定抗战建国信念的教育第22-25页
     ·认识抗战建国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第22-23页
     ·坚定抗战建国信念教育的主要任务第23-25页
3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优良品德教育的价值第25-29页
   ·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第25-26页
     ·培养学员集体主义观念第25页
     ·培养学员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第25-26页
   ·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培养第26-29页
     ·为人民服务被确立为一切革命队伍的宗旨第26页
     ·服务目标上强调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第26-27页
     ·服务主体上强调人格修养第27页
     ·服务对象上强调民众为衣食父母第27页
     ·服务条件上强调艰苦奋斗第27-29页
4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情教育的价值第29-35页
   ·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培养第29-30页
     ·毛泽东重新解释实事求是第29页
     ·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第29页
     ·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在延安时期人才培养中得到认真贯彻第29-30页
   ·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培养第30-31页
     ·艰苦奋斗的内涵第30页
     ·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表现第30-31页
     ·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培养方式第31页
   ·自力更生优良作风的培养第31-32页
     ·自力更生的内涵第31-32页
     ·自力更生优良作风的教育成果第32页
   ·劳动实践优良作风的培养第32-35页
     ·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第32-33页
     ·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的实践方式第33-35页
5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价值第35-39页
   ·教导合一机制的高效运行第35-36页
     ·责任明确第35页
     ·教与导相互促进第35-36页
   ·组织团结精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第36-37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择第36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第36-37页
   ·创造灵活机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37-39页
     ·批判的承继传统的旧方法第37页
     ·创建多样化的新方法第37-39页
6 现实启示第39-47页
   ·通过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完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第39-42页
     ·进行马列教育坚定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39页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大学生优秀人格第39-40页
     ·进行国情教育树立大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第40-41页
     ·通过国情教育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第41-42页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第42-44页
     ·教导合一运行机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第42页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第42-43页
     ·建设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第43-44页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第44-47页
     ·强调与时俱进第44-45页
     ·强化劳动实践教育第45-47页
7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视角下“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下一篇:《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