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7页 |
ABSTRACT | 第17-21页 |
符号说明 | 第21-2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22-49页 |
·概述 | 第22-23页 |
·真菌生物被膜的结构与形成过程 | 第23-26页 |
·生物被膜的定义 | 第23页 |
·真菌生物被膜的结构和特征 | 第23-26页 |
·真菌生物被膜药敏性质研究 | 第26-29页 |
·体外研究 | 第26页 |
·体内研究 | 第26-27页 |
·C.albicans被膜形成过程的分子学基础 | 第27-29页 |
·抗真菌药物及作用机制 | 第29-35页 |
·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药物 | 第29-30页 |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药物 | 第30-31页 |
·影响真菌DNA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 第31-32页 |
·抑制核酸合成的药物 | 第32页 |
·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药物 | 第32页 |
·抗真菌中药 | 第32-33页 |
·其他抗真菌药物 | 第33-35页 |
·真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性及其机制 | 第35-38页 |
·生物被膜细胞的生理状态学说 | 第35页 |
·胞外基质学说 | 第35-36页 |
·药物穿透障碍学说 | 第36页 |
·外排泵学说 | 第36-37页 |
·麦角甾醇组成变化学说 | 第37页 |
·Persister细胞学说 | 第37-38页 |
·苔藓植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38-40页 |
·抗微生物活性 | 第38页 |
·抗肿瘤活性 | 第38-39页 |
·昆虫拒食作用 | 第39-40页 |
·杀寄生虫和杀软体动物 | 第40页 |
·其他活性 | 第4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第2章 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体内外模型的建立 | 第49-63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2页 |
·实验菌株 | 第5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主要配制试剂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实验菌液浓度与OD值曲线的绘制 | 第52页 |
·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制备 | 第52-53页 |
·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动力学测定 | 第53-54页 |
·菌落计数 | 第54页 |
·形态学考察 | 第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9页 |
·实验菌液的配制 | 第54-55页 |
·C.albicans生物被膜体内外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C.albicans生物被膜生长动力学测定结果 | 第56-57页 |
·C.albicans生物被膜形态学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3章 Riccardin D抗白色念珠菌药效试验 | 第63-97页 |
·实验材料 | 第63-65页 |
·实验菌株 | 第63-6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4页 |
·主要试剂 | 第64页 |
·实验动物 | 第64-65页 |
·主要配制试剂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9页 |
·C.albicans游离菌及生物被膜菌体外药敏性质的测定 | 第65-67页 |
·药物联用抗C.albicans的体外药效评价 | 第67-68页 |
·体内形成的C.albicans生物被膜药敏性质测定 | 第68-69页 |
·药物联用对于体内形成的C.albicans生物被膜敏感性测定 | 第69页 |
·菌的定量 | 第69页 |
·数据处理 | 第69页 |
·实验结果 | 第69-94页 |
·C.albicans游离菌及生物被膜菌体外药敏性质的测定 | 第69-70页 |
·药物联用效果测定 | 第70-94页 |
·体内形成的C.albicans生物被膜药敏性质测定 | 第94页 |
·讨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
第4章 ALT法测定Riccardin D抗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药效试验 | 第97-117页 |
·实验材料 | 第97-100页 |
·细胞株 | 第97-9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8页 |
·主要试剂 | 第98-99页 |
·实验动物 | 第99页 |
·主要配制试剂 | 第99-100页 |
·实验方法 | 第100-103页 |
·riccardin D对念珠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药效试验 | 第100-101页 |
·riccardin D体内药效试验 | 第101页 |
·菌落计数 | 第101页 |
·形态学考察 | 第101-103页 |
·数据处理 | 第103页 |
·实验结果 | 第103-114页 |
·riccardin D体外药效学试验结果 | 第103-106页 |
·riccardin D体内药效学试验结果 | 第106-108页 |
·RCD抗C albicans生物被膜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108-114页 |
·讨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7页 |
第5章 Riccardin D抗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作用机制研究 | 第117-128页 |
·实验材料 | 第117-120页 |
·细胞株 | 第11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17-1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18页 |
·实验动物 | 第118-119页 |
·主要配制试剂 | 第119-120页 |
·实验方法 | 第120-123页 |
·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制备和给药 | 第120-121页 |
·白色念珠菌RNA的提取 | 第121页 |
·逆转录合成cDNA | 第121-122页 |
·RT-PCR反应 | 第122页 |
·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122-123页 |
·实验结果 | 第123-125页 |
·Riccardin D对于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菌丝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124-125页 |
·讨论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全文结论 | 第128-130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