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西瓜食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Tn5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的制备和致病性缺失突变体的鉴定与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1页
   ·细菌性果斑病第13-18页
     ·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第13-14页
     ·细菌性果斑病菌–西瓜食酸菌第14-16页
     ·西瓜食酸菌的群体结构和寄主范围特点第16-18页
   ·基因功能研究策略―转座子插入诱变第18-23页
     ·Tn5 转座子插入诱变的分子机制第19-21页
     ·Tn5 转座子插入诱变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第21-23页
   ·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机制的研究现状第23-28页
     ·细菌与植物互作的类型以及致病相关的概念第23页
     ·植物病原细菌致病相关因子第23-28页
   ·西瓜食酸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9-31页
     ·目的意义第29页
     ·技术路线第29-31页
第二章 西瓜食酸菌—黄瓜互作模式病害体系的建立第31-43页
   ·引言第31-32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2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2页
     ·材料第32页
   ·方法第32-34页
     ·材料的培养与接种第32-33页
       ·植物材料的培养第32-33页
       ·西瓜食酸菌的培养和菌悬液制备第33页
       ·接种第33页
     ·BFB 病害严重度测定以及叶组织内病原菌群体数量的检测第33-34页
     ·植物发病组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4页
   ·结果分析第34-41页
     ·用于西瓜食酸菌–黄瓜互作体系的菌株和黄瓜品种第34-37页
     ·西瓜食酸菌与黄瓜离体叶片的互作第37-38页
     ·西瓜食酸菌与黄瓜果实、活体幼苗的互作第38-41页
   ·讨论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西瓜食酸菌的转座子插入诱变和致病性改变突变体的筛选第43-56页
   ·引言第43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43-45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3-44页
     ·材料第44-45页
   ·实验方法第45-50页
     ·大肠杆菌的遗传转化第45页
     ·双亲结合法制备 Tn5 转座子插入诱变突变体第45-46页
       ·菌株的选择与培养第45-46页
       ·突变体的制备第46页
       ·西瓜食酸菌的 Tn5 转座频率计算第46页
     ·候选突变体的阳性检测第46页
     ·质粒挽救法获取西瓜食酸菌基因组 Tn5 侧翼序列信息第46-48页
       ·突变体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47页
       ·基因组 DNA 的酶切第47页
       ·基因组 DNA 酶切产物的自连接第47页
       ·转化大肠杆菌第47页
       ·Tn5 侧翼序列片段的获得第47-48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8页
     ·Southern 杂交分析第48-49页
       ·探针的设计第48页
       ·待测 DNA 样品的制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第48-49页
       ·转膜第49页
       ·探针标记、预杂交及杂交第49页
     ·转座子插入诱变突变体稳定性分析第49-50页
     ·突变体致病性检测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西瓜食酸菌菌株较难进行转座子插入诱变第50-51页
     ·获得较高质量的西瓜食酸菌突变体库第51-54页
     ·西瓜食酸菌-黄瓜模式体系筛选获得致病性改变突变体第54页
   ·讨论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西瓜食酸菌的致病必需因子非鞭毛Ⅲ型分泌系统 ATPase 蛋白第56-69页
   ·引言第56-57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57-59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57页
     ·材料第57-59页
   ·实验方法第59-64页
     ·材料的培养和接种第59页
       ·材料的培养第59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59页
       ·接种第59页
     ·BFB 病害严重度测定及叶组织内病原菌群体的检测第59页
     ·hrcN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9-62页
       ·目的基因 hrcN 克隆第59-61页
       ·重组质粒 pHC60-hrcN 的构建第61-62页
     ·质粒转化细菌第62页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第62页
       ·质粒转化西瓜食酸菌第62页
     ·NF-T3SS ATPase 的聚类分析和 T3SS 的系统进化分析第62-64页
   ·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预测 T3SS ATPase 缺失菌株表型和基因鉴定第64-65页
     ·HrcN 是西瓜食酸菌的致病性和 NF-T3SS 功能的必需因子第65-66页
     ·预测的 T3SS ATPase 的聚类分析第66-67页
     ·西瓜食酸菌 T3SS 的系统进化分析第67页
   ·讨论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西瓜食酸菌的毒性因子葡萄糖抑制分裂型蛋白 A第69-84页
   ·引言第69-70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70-71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70页
     ·材料第70-71页
   ·实验方法第71-76页
     ·材料的培养和接种第71-72页
       ·材料的培养第71-72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72页
       ·接种第72页
     ·BFB 病害严重度测定及叶组织内病原菌群体的检测第72页
     ·GidA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2-75页
       ·目的基因 GidA 克隆第72-74页
       ·表达载体 pHC60-GidA 的构建第74-75页
     ·质粒转化细菌第75页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第75页
       ·质粒转化西瓜食酸菌第75页
     ·细菌鞭毛观察以及细菌运动性分析第75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5-76页
   ·结果分析第76-81页
     ·西瓜食酸菌中 GidA 同源蛋白的识别第76-77页
     ·西瓜食酸菌 GidA 基因缺失突变体减弱了致病性及其在寄主组织内的增殖第77页
     ·GidA 基因缺失突变体改变了菌的抽动运动性和游动运动性第77-79页
     ·GidA 基因对西瓜食酸菌的致病性有贡献第79-81页
   ·讨论第81-83页
   ·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84-85页
   ·结论第84页
   ·创新点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6页
附录第96-99页
缩略词表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农业节水对地下水空间分布影响及模拟
下一篇:棉铃虫羧酸酯酶表达及解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