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1. 导论 | 第16-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实践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结构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文献回顾与研究评述 | 第24-72页 |
·消费者偏好与选择 | 第24-32页 |
·人性的基本假设 | 第24-25页 |
·消费者偏好 | 第25-29页 |
·消费者选择 | 第29-32页 |
·文献评述 | 第32页 |
·参考群体研究框架的回顾 | 第32-44页 |
·参考群体定义及参考群体类型 | 第33-35页 |
·参考群体影响的类型及其测量 | 第35-37页 |
·产品及品牌的显著性属性 | 第37-39页 |
·参考群体影响的调节变量 | 第39-41页 |
·中西方消费者对参考群体影响的反应差异 | 第41-42页 |
·消费者为什么会接受参考群体的影响 | 第42-44页 |
·文献评述 | 第44页 |
·吸引效应、折衷效应研究框架的回顾 | 第44-70页 |
·吸引效应 | 第46-50页 |
·折衷效应 | 第50-55页 |
·知觉聚焦 | 第55-57页 |
·吸引/折衷效应的调节因素 | 第57-60页 |
·吸引效应与折衷效应的测量 | 第60-62页 |
·吸引效应与折衷效应的元分析(Meta-analysis) | 第62-70页 |
·文献评述 | 第70-72页 |
3. 理论框架及模型构建 | 第72-85页 |
·基本模型构建 | 第72-80页 |
·信息影响下的决策函数 | 第72-75页 |
·规范影响下的决策函数 | 第75-80页 |
·模型发展与命题 | 第80-83页 |
·参考群体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不同类型的信息、规范对消费者的影响 | 第81-83页 |
·对模型的简要总结 | 第83页 |
·本部分与第4、5部分的关系说明 | 第83-85页 |
4. 群体信息对吸引/折衷效应的影响 | 第85-126页 |
·理论背景 | 第86-88页 |
·信息整合理论 | 第86页 |
·对比信息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 | 第86-87页 |
·信息对吸引效应与折衷效应的影响 | 第87-88页 |
·研究假说 | 第88-91页 |
·当参考群体信息不介入消费者决策 | 第88-89页 |
·当参考群体信息介入消费者决策 | 第89-91页 |
·研究一:预实验及量表验证 | 第91-98页 |
·实验设计及操作 | 第92-93页 |
·预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93-95页 |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95-98页 |
·研究二:检验信息性影响对吸引效应的作用 | 第98-111页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98-100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一):无参考群体信息介入 | 第100-105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二):参考群体信息介入 | 第105-111页 |
·研究三:检验信息性影响对折衷效应的作用 | 第111-123页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11-113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一):无参考群体信息介入 | 第113-117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二):参考群体信息介入 | 第117-123页 |
·调节变量对信息影响的作用 | 第123-125页 |
·假设研究总结 | 第125-126页 |
5. 群体规范对吸引/折衷效应的影响 | 第126-182页 |
·理论背景 | 第127-130页 |
·Fishibin模型及其拓展 | 第127-128页 |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与消费行为 | 第128-130页 |
·研究假说 | 第130-137页 |
·当参考群体规范不介入消费者决策 | 第130-131页 |
·当参考群体规范介入消费者决策 | 第131-137页 |
·前测及相关量表的验证 | 第137-143页 |
·产品与“面子”的关系 | 第137-139页 |
·规范易感性量表测量 | 第139-141页 |
·注意社会对比信息(ATSCI)量表测量 | 第141-143页 |
·研究三:检验规范性影响对吸引效应的作用 | 第143-162页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43-145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一):无群体规范介入 | 第145-147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二):群体规范介入 | 第147-162页 |
·研究四:检验规范性影响对折衷效应的作用 | 第162-179页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62-164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一):无群体规范介入 | 第164-167页 |
·数据分析及结果(二):群体规范介入 | 第167-179页 |
·调节变量对规范影响的作用 | 第179-180页 |
·假设研究总结 | 第180-182页 |
6. 研究总结、理论实践贡献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182-195页 |
·研究总结 | 第182-186页 |
·吸引(/折衷)效应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 | 第182-183页 |
·参考群体对吸引(/折衷)效应的影响 | 第183-186页 |
·社会意义及营销实践 | 第186-192页 |
·社会消费观与奢侈品消费 | 第187页 |
·吸引效应、折衷效应发挥效用的前提 | 第187-188页 |
·吸引效应、折衷效应与产品有效定位 | 第188-189页 |
·参考群体影响与消费者参照点选择 | 第189-190页 |
·参考群体影响与吸引(/折衷)效应值改变 | 第190-192页 |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192-195页 |
·创新之处 | 第192-193页 |
·研究不足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7页 |
附录 | 第207-219页 |
致谢 | 第219-22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