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制油工艺论文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红花籽油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综述第10-33页
   ·引言第10-11页
   ·红花籽的综合开发利用第11-13页
     ·红花籽及红花籽油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第11-12页
     ·红花籽油的提取与精炼第12页
     ·红花籽油的发展前景第12-13页
   ·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分类第13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第13-14页
     ·功能性脂肪酸的来源第14-15页
   ·油脂的提取及分离的方法第15-17页
   ·超临界CO_2 萃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概况第17-32页
     ·超临界流体第18-21页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第21-22页
     ·超临界CO流体萃取机理分析第22页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的特点及局限性第22-23页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过程强化第23-25页
     ·影响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能力的因素第25-27页
     ·CO_2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第27-31页
     ·总结与展望第31-32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红花籽油的试验研究第33-56页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3页
     ·实验材料、试剂第33页
     ·仪器设备第33页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33-36页
     ·实验内容第33页
     ·试验操作原理与方法第33-35页
     ·试验设计方案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56页
     ·红花籽预处理单因素试验第36-38页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红花籽油单因素试验第38-42页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单因素试验小结第42-43页
     ·超临界CO_2萃取红花籽油工艺的优化试验第43-53页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红花籽油工艺参数优化试验小结第53-54页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与其它提取方法的比较第54-56页
第三章 红花籽及红花籽油的理化性质分析第56-64页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第56页
     ·实验材料、试剂第56页
     ·仪器设备第56页
   ·红花籽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第56-57页
     ·水分含量测定第56页
     ·粗脂肪的测定第56页
     ·粗纤维的测定第56-57页
     ·灰分的测定第57页
     ·粗蛋白的测定第57页
   ·红花籽油品质的测定分析第57-60页
     ·透明度、色泽、气味测定第57页
     ·相对密度测定第57页
     ·折光指数测定第57-58页
     ·杂质测定第58页
     ·酸价测定第58页
     ·含皂量的测定第58页
     ·皂化价的测定第58页
     ·不皂化物测定第58页
     ·碘价测定第58-59页
     ·磷脂含量测定第59页
     ·羰基价测定第59页
     ·过氧化值的测定第59页
     ·脂肪酸组分测定分析(GC-MS)第59-60页
     ·VE 含量的测定(HPLC)第60页
   ·红花籽及红花籽油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与分析第60-63页
     ·红花籽化学成分第60页
     ·红花籽油的理化常数第60页
     ·红花籽油脂肪酸的定性与定量第60-62页
     ·红花籽油与其他几种功能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对比第62页
     ·红花籽油中的维生素E第62-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芳香族聚砜酰胺高聚物聚合深化研究及性能表征
下一篇:桐油转化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