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技术背景 | 第8-12页 |
·以太网简介 | 第8页 |
·SOPC简介 | 第8-9页 |
·FPGA简介 | 第9-10页 |
·IP核与IP复用技术 | 第10-11页 |
·Avalon总线简介 | 第11-12页 |
·课题的项目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项目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以太网协议分析简介 | 第14-32页 |
·OSI参考模型与IEEE 802.3 | 第14-15页 |
·以太网MAC层分析 | 第15-22页 |
·以太网帧格式 | 第15-16页 |
·半双工通信与CSMA/CD协议 | 第16-17页 |
·全双工以太网 | 第17-18页 |
·全/半双工以太网MAC发送流程 | 第18-19页 |
·全/半双工以太网MAC接收流程 | 第19-20页 |
·MAC层流量控制 | 第20-21页 |
·MAC层组播 | 第21-22页 |
·以太网PHY层协议分析 | 第22-32页 |
·以太网物理层概述 | 第22-24页 |
·10BASE-T和100BASE-TX的网络结构 | 第24-26页 |
·自动协商 | 第26-29页 |
·10BASE-T物理层编码 | 第29-32页 |
第3章 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与模块仿真 | 第32-68页 |
·本文中需求分析的原则 | 第32页 |
·总体需求和系统框架设计 | 第32-39页 |
·IP核总体需求 | 第32-33页 |
·总线接口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寄存器堆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34-35页 |
·同步FIFO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35页 |
·MAC层发送控制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MAC层接收控制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物理层自动协商的需求分析 | 第37页 |
·物理层10BASE-T编解码的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IP核框架设计 | 第38-39页 |
·总线接口模块的设计实现与模块仿真 | 第39-43页 |
·总线接口模块的设计 | 第39-41页 |
·总线接口模块的兼容性 | 第41-42页 |
·总线接口模块的仿真结果 | 第42-43页 |
·寄存器堆模块的设计实现与模块仿真 | 第43-47页 |
·寄存器堆模块的设计 | 第43-45页 |
·寄存器堆模块的仿真结果 | 第45-47页 |
·同步FIFO模块的设计实现与模块仿真 | 第47-49页 |
·同步FIFO模块的设计 | 第47-48页 |
·同步FIFO模块的仿真结果 | 第48-49页 |
·MAC层发送控制模块的设计实现与模块仿真 | 第49-54页 |
·MAC层发送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49-52页 |
·MAC层发送控制模块的仿真 | 第52-54页 |
·MAC层接收控制模块的设计实现与模块仿真 | 第54-60页 |
·MAC层接收控制模块的设计实现 | 第54-58页 |
·MAC层接收控制模块的仿真结果 | 第58-60页 |
·物理层自动协商的设计实现与模块仿真 | 第60-63页 |
·物理层自动协商的设计实现 | 第60-62页 |
·物理层自动协商的仿真和测试结果 | 第62-63页 |
·物理层10BASE-T编解码的设计实现与模块仿真 | 第63-68页 |
·物理层10BASE-T编解码的设计实现 | 第63-66页 |
·物理层10BASE-T编解码的仿真结果 | 第66-68页 |
第4章 以太网控制器的各项集成测试 | 第68-74页 |
·自发自收测试 | 第68-69页 |
·接入局域网进行广播测试 | 第69-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