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土壤侵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调查法 | 第14页 |
·径流小区法 | 第14页 |
·示踪法 | 第14-15页 |
·~(137)Cs 示踪法在土壤侵蚀的研究与应用 | 第15-20页 |
·~(137)Cs 的来源及示踪原理 | 第15-16页 |
·~(137)Cs 背景值的研究 | 第16页 |
·~(137)Cs 测定土壤侵蚀速率的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137)Cs 法示踪土壤侵蚀的优点及缺点 | 第18页 |
·~(137)Cs 示踪在研究不同地貌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7)Cs 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19-20页 |
·风水复合侵蚀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研究区~(137)Cs 背景值的确定 | 第23页 |
·峁坡各坡向~(137)Cs 空间分布及侵蚀强度空间变化特征 | 第23页 |
·峁坡土壤侵蚀的坡向变化及坡位差异 | 第23页 |
·峁坡土壤~(137)Cs 含量与土壤粒径的关系 | 第23页 |
·影响峁坡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因素的分析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3-24页 |
·样品的处理与测量 | 第24-25页 |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峁坡土壤侵蚀坡向分异特征 | 第27-40页 |
·峁坡不同坡向137CS 空间分布特征及侵蚀强度空间变化特征 | 第27-29页 |
·坡面~(137)Cs 空间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坡面侵蚀强度空间变化特征 | 第28-29页 |
·峁坡土壤侵蚀的坡向变化及坡位差异 | 第29-32页 |
·土壤侵蚀的坡向变化 | 第29-30页 |
·土壤侵蚀的坡位差异 | 第30-32页 |
·各坡向不同坡位的侵蚀特征 | 第32-34页 |
·不同坡向坡面~(137)CS 随坡长变化的分布状况及侵蚀速率 | 第34-35页 |
·典型坡面土壤剖面~(137)CS 分布及侵蚀速率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峁坡~(137)Cs 含量与土壤颗粒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9页 |
·峁坡土壤颗粒中~(137)CS 的分布特征及土壤机械组成的分析 | 第40-44页 |
·~(137)Cs 在土壤颗粒中的分布 | 第40-41页 |
·各坡向峁坡土壤颗粒组成分析 | 第41-43页 |
·典型峁坡剖面分层样点土壤颗粒组成分析 | 第43-44页 |
·峁坡137CS 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 | 第44-47页 |
·~(137)Cs 含量与土壤粒径关系的分析 | 第44-46页 |
·~(137)Cs 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关系模型的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黄土高原峁坡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辨识 | 第49-53页 |
·气象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49-50页 |
·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50页 |
·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讨论及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