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渭河干流中下游铬(Ⅵ)污染迁移转化规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河流评价现状第13-18页
     ·重金属污染第13-17页
     ·水环境中铬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第17-18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0-23页
   ·研究区概述第20-21页
   ·人口和经济发展第21-22页
     ·人口分布第21页
     ·土地情况第21页
     ·工农业生产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渭河中下游铬(Ⅵ)污染状况分析第23-31页
   ·渭河水体铬(Ⅵ)测定及分布特征分析第23-27页
     ·渭河河流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第23-24页
     ·渭河河水中铬(Ⅵ)沿程变化特征第24-26页
     ·渭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第26-27页
   ·泥沙吸附作用第27-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泥沙吸附铬(Ⅵ)迁移理论研究第31-36页
   ·单纯沉积过程的计算第31-33页
   ·单纯侵蚀过程的计算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铬(Ⅵ)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6-43页
   ·样品的采集第36-37页
   ·样品的采集第37-38页
     ·水样的采集第37页
     ·底泥的采集第37页
     ·底泥中铬(Ⅵ)的提取第37页
     ·实验室研究方法第37-38页
   ·试验研究数据的整理第38页
   ·铬(Ⅵ)吸附的影响因素第38-41页
     ·温度对铬(Ⅵ)吸附的影响第38-39页
     ·pH 对铬(Ⅵ)吸附的影响第39-40页
     ·泥沙浓度对铬(Ⅵ)吸附的影响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六章 渭河中下游铬(Ⅵ)综合衰减系数的确定第43-48页
   ·计算模型第43-44页
   ·模型参数 K 的计算第44-45页
   ·模型参数 K 的率定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七章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第55-68页
 附录一 铬(Ⅵ)的迁移数学模型的推导(郑康 2008)第55-68页
 附录二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下一篇:黄土丘陵区典型峁坡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及影响因子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