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以川渝两地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导论第12-23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第14-2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研究内容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2-23页
2. 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第23-31页
   ·本文的相关概念第23-26页
     ·农村信息第23页
     ·农村信息化第23-24页
     ·农村信息化服务第24-25页
     ·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第25-26页
   ·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6-28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26-27页
     ·系统理论第27-28页
   ·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意义第28-31页
     ·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第28页
     ·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第28-29页
     ·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第29页
     ·有利于搞活农产品流通第29-30页
     ·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第30页
     ·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第30-31页
3. 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现状分析第31-48页
   ·我国的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第31-36页
     ·“政府+示范点+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1-32页
     ·“政府+服务点+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2-33页
     ·“政府+科技特派员+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3-34页
     ·“企业+协会十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4-35页
     ·“农业信息服务超市”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5页
     ·“三电合一”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5-36页
   ·对我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SWOT分析第36-41页
     ·政府主导型模式第36-37页
     ·中介组织服务型模式第37-39页
     ·商业主导型模式第39-41页
   ·川渝两地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介绍第41-44页
     ·四川农经网信息服务模式与乡镇信息服务站模式第41-43页
     ·重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三农”模式第43-44页
   ·川渝两地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存在的问题第44-48页
     ·政府主导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第44-45页
     ·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短缺第45页
     ·资金投入方式单一第45-46页
     ·良性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第46页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统筹协调管理体制第46-48页
4. 国外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经验借鉴第48-54页
   ·美国第48-49页
   ·德国第49-50页
   ·日本第50-51页
   ·印度第51-52页
   ·韩国第52-53页
   ·国外信息化模式的可借鉴之处第53-54页
5. 农村信息化服务新模式的构建第54-60页
   ·指导思想与完善目标第54页
     ·指导思想第54页
     ·完善目标第54页
   ·完善原则第54-55页
     ·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第54-55页
     ·强化服务,注重实效第55页
     ·政府引导,合力推进第55页
     ·积极探索,鼓励创新第55页
   ·三位一体的“钻石”服务模式第55-60页
     ·主体构架第55-56页
     ·投入机制第56-57页
     ·利益协调机制第57-58页
     ·共享机制第58-59页
     ·激励约束机制第59-60页
6. 农村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第60-65页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第60页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各方参与的投资方式第60-61页
     ·调整政策资金的筹措力度第60-61页
     ·鼓励社会化信息服务组织发展,丰富投资主体第61页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入资第61页
   ·重视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第61-63页
     ·加快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全面构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第61-62页
     ·加大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开发体系第62-63页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技普及应用第63-65页
     ·培养大量掌握信息技术、善用信息的农村信息化指导人员第63页
     ·培养一支专门服务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服务人才第63页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赞助与慈善:“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基于双重态度理论的动态比较研究
下一篇:虚拟社区潜水者的准社会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