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流动机制及其理论依据 | 第17-22页 |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机制 | 第17页 |
·教师流动机制 | 第17页 |
·流动 | 第17-18页 |
·合理流动 | 第18-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分析人才流动必要性的有关理论 | 第19-20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1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教师非合理流动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一般特征 | 第22-24页 |
·流动规模扩大 | 第22-23页 |
·流动速度加快 | 第23页 |
·流动方式多样化 | 第23-24页 |
·我国高校教师非合理流动的表现 | 第24-26页 |
·流动的无序性问题 | 第24-25页 |
·人才流动失衡问题 | 第25页 |
·流动通道不畅问题 | 第25-26页 |
·我国高校教师非合理流动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高校人事管理体制落后 | 第26-27页 |
·高校教师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完善 | 第27页 |
·教师流动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高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的建议 | 第29-47页 |
·国外高校流动机制借鉴 | 第29-31页 |
·广开渠道,公开招聘 | 第29-30页 |
·依据实际,任期多样 | 第30页 |
·规范晋升,优胜劣汰 | 第30-31页 |
·合理编制,动中有稳 | 第31页 |
·教师流动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系统原则与协调原则 | 第31-32页 |
·激励原则与信任原则 | 第32页 |
·择优原则与均衡原则 | 第32-33页 |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的构成 | 第33-47页 |
·运行机制 | 第34-43页 |
·约束机制 | 第43-45页 |
·辅助机制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文献报告综述 | 第54-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详细摘要 | 第60-63页 |
ABSTRACT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