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钻采煤机输送机构振动特性和输送性能的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螺旋钻采煤机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国内螺旋钻采煤机的应用及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 ·国外螺旋钻采煤机的应用及研究情况 | 第13页 |
| ·研究螺旋钻采煤机输送机构的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2 输送机构振动学分析 | 第15-34页 |
| ·输送机构结构简介 | 第15-16页 |
| ·基于机械振动学理论的振动模型 | 第16-21页 |
| ·机械振动学理论 | 第16-19页 |
| ·输送机构模型的假设与简化 | 第19-20页 |
| ·输送机构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 ·输送机构振动分析 | 第21-26页 |
| ·振型分析 | 第21-22页 |
| ·结构参数对振动频率的影响分析 | 第22-25页 |
| ·运动参数对振动频率的影响分析 | 第25-26页 |
| ·基于Lyapunov 理论的稳定性模型 | 第26-33页 |
| ·Lyapunov 理论简介 | 第26-27页 |
| ·受力分析 | 第27-28页 |
| ·稳定性模型 | 第28-31页 |
| ·静态Lyapunov 稳定性与欧拉稳定性 | 第31-32页 |
| ·Lyapunov 动态稳定性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基于ANSYS 的机械动力学分析 | 第34-46页 |
| ·ANSYS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34-35页 |
| ·机械动力学原理 | 第35-36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6-45页 |
| ·实体造型 | 第36-38页 |
| ·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 ·约束和求解 | 第39-40页 |
| ·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 ·APDL 命令流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输送性能的研究 | 第46-59页 |
| ·输送过程中煤流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 ·煤块运动分析 | 第47-51页 |
| ·输送机构输煤生产率 | 第51-52页 |
| ·输送机构的二次破碎现象 | 第52-53页 |
| ·输送性能指标 | 第53-58页 |
| ·煤流充填系数 | 第54-55页 |
| ·煤流循环系数 | 第55-57页 |
| ·采煤比能耗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螺旋输送机构优化设计 | 第59-67页 |
| ·螺旋输送机构简述 | 第59页 |
| ·目标函数建立 | 第59页 |
| ·优化数学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 ·约束条件的选择 | 第60-64页 |
| ·螺旋叶片内径的约束 | 第60页 |
| ·螺旋叶片导程的约束 | 第60-61页 |
| ·螺旋叶片升角的约束 | 第61页 |
| ·螺旋叶片厚度约束 | 第61-62页 |
| ·转速的约束 | 第62页 |
| ·刚度约束 | 第62-63页 |
| ·扭矩强度约束 | 第63页 |
| ·生产率约束 | 第63-64页 |
| ·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64-65页 |
|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64-65页 |
| ·算法原理 | 第65页 |
| ·基于AFSA 算法优化实例与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作者简历 | 第71-7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