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琼胶 | 第12-13页 |
·琼胶来源 | 第12页 |
·琼胶结构 | 第12-13页 |
·琼胶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琼胶用途 | 第13页 |
·琼胶酶 | 第13-20页 |
·琼胶酶的来源及特性 | 第13-16页 |
·琼胶酶的分类 | 第16页 |
·琼胶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琼胶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琼胶酶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琼胶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 | 第21页 |
·菌株 Agarivorans gilvus WH0801 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21页 |
·工程菌 E.coliBL21-pETAg2 的表达调控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2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1-24页 |
第2章 青岛近海产琼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 | 第24-42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培养基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琼胶降解细菌的筛选 | 第26-27页 |
·琼胶酶活力测定 | 第27-28页 |
·16SrDNA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28页 |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菌株的筛选 | 第29-31页 |
·菌株产琼胶酶活力测定 | 第31-32页 |
·16SrDNA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32-40页 |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菌株 AGARIVORANS GILVUS WH0801 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42-54页 |
·菌种 | 第4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2页 |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仪器设备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6页 |
·培养基 | 第42-43页 |
·菌株的培养及形态观察 | 第43页 |
·琼胶酶活力测定 | 第43页 |
·产酶条件的优化设计 | 第43-45页 |
·优化结果的验证和发酵时间的优化 | 第45页 |
·酶解反应的最适温度确定 | 第45页 |
·酶解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 | 第45页 |
·酶解反应的最适 pH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平板培养菌落的形态及透明圈的观察 | 第46-47页 |
·酶活检测 | 第47页 |
·重要影响因子的筛选 | 第47页 |
·关键因子的优化 | 第47-50页 |
·优化后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 | 第50-51页 |
·酶解反应的最适温度 | 第51页 |
·酶解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 | 第51-52页 |
·酶解反应的最适 pH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工程菌 E.COLI BL21-PETAG2 的表达调控和酶学性质研究 | 第54-68页 |
·菌株及重组琼胶酶的胞外表达 | 第54-56页 |
·菌株 | 第5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4-55页 |
·培养基 | 第55页 |
·低温诱导发酵 | 第55-56页 |
·蛋白电泳 | 第56页 |
·重组琼胶酶酶活检测 | 第56页 |
·重组琼胶酶发酵条件优化 | 第56-58页 |
·发酵时间优化 | 第56-57页 |
·诱导温度优化 | 第57页 |
·接种时间优化 | 第57页 |
·接种量优化 | 第57页 |
·装液量优化 | 第57-58页 |
·重组琼胶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58-59页 |
·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 | 第58页 |
·最适 pH 及 pH 稳定性 | 第58页 |
·底物浓度的优化 | 第58-59页 |
·金属离子对琼胶酶活力影响 | 第59页 |
·重组琼胶酶动力学性质测定 | 第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5页 |
·蛋白电泳 | 第59-60页 |
·重组琼胶酶发酵条件优化 | 第60-62页 |
·重组琼胶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62-65页 |
·重组琼胶酶动力学性质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8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