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 第11-13页 |
| ·建筑领域传统的研究方向 | 第13页 |
| ·建筑理论新领域 | 第13页 |
| ·设计方法的发展 | 第13-16页 |
| ·第一代设计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代设计方法 | 第15页 |
| ·第三代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 ·传统设计方法及流程 | 第16-20页 |
| ·传统设计考虑因素的特点 | 第16-17页 |
| ·传统设计流程的特点 | 第17-20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0-21页 |
| ·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集成化设计方法与流程 | 第23-40页 |
| ·集成化设计的概念与起源 | 第23页 |
| ·集成化设计的特点 | 第23-24页 |
| ·集成化设计的考虑因素 | 第24-27页 |
| ·外部环境因素 | 第24-26页 |
| ·内部环境因素 | 第26页 |
| ·人文环境因素 | 第26-27页 |
| ·集成化设计的总体原则 | 第27-33页 |
| ·设计整合原则 | 第27-29页 |
| ·适应气候原则 | 第29-32页 |
| ·注重能效原则 | 第32-33页 |
| ·集成化设计的建筑性能评价体系 | 第33-36页 |
| ·集成化设计流程 | 第36-39页 |
| ·设计流程的框架和构成 | 第37页 |
| ·设计流程的特点 | 第37-39页 |
| ·集成化设计的缺陷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建筑信息模型(BIM)及其特点 | 第40-59页 |
| ·BIM与BIM模型 | 第40-45页 |
| ·BIM的概念和特点 | 第40-41页 |
| ·BIM模型的等级 | 第41-42页 |
| ·BIM模型和传统模型的比较 | 第42-45页 |
| ·BI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45-48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46-48页 |
| ·BIM软件 | 第48-55页 |
| ·BIM软件的特点 | 第48-50页 |
| ·BIM软件的分类 | 第50-55页 |
| ·BIM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技术集群 | 第55-59页 |
| ·BIM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 | 第55-57页 |
| ·BIM与计算机云技术 | 第57-58页 |
| ·BIM与物联网 | 第58页 |
| ·BIM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GIS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基于BIM的集成化设计方法及流程 | 第59-98页 |
| ·基于BIM的集成化设计的主要优势 | 第59-75页 |
| ·3D的可视化 | 第59-61页 |
| ·建筑性能的模拟与分析 | 第61-62页 |
| ·参数化建模 | 第62-65页 |
| ·信息数据的交换与确认 | 第65-71页 |
| ·协同作业 | 第71-75页 |
| ·基于BIM的集成化设计团队 | 第75-79页 |
| ·设计团队的构成和特点 | 第75-76页 |
| ·设计团队的分工与合作 | 第76-79页 |
| ·基于BIM的集成化设计流程 | 第79-98页 |
| ·流程的层次 | 第80-81页 |
| ·前期设计阶段 | 第81-83页 |
| ·方案设计阶段 | 第83-87页 |
| ·初步设计阶段 | 第87-94页 |
| ·施工图设计阶段 | 第94-98页 |
| 第五章 基于BIM的集成化设计的应用研究——以某独立别墅的方案设计阶段为例 | 第98-118页 |
| ·项目概述 | 第98-100页 |
| ·场地条件和建筑平面 | 第99-100页 |
| ·设计团队 | 第100页 |
| ·设计思路和步骤 | 第100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100-106页 |
| ·设计要素考虑 | 第100-103页 |
| ·项目主体的建模过程 | 第103-104页 |
| ·后期渲染 | 第104页 |
| ·日光分析 | 第104-106页 |
| ·生态模拟分析 | 第106-115页 |
| ·模型的处理和导入 | 第106-107页 |
| ·四种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107-114页 |
| ·生态模拟分析的思路和步骤总结 | 第114-115页 |
| ·应用效果分析与总结 | 第115-118页 |
| ·主要优势 | 第115-116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6-11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 ·论文总结 | 第118-119页 |
| ·研究展望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 致谢 | 第125页 |